教会大学相关论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早在19世纪就已萌芽与初具规模,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
无论何时,人才培养都是构成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现代高校为了培养人才形成完善的培养模式,以此培养出国家或社会所需的人才。但在......
随着20世纪20年代民族主义运动兴起,包括岭南大学在内的中国教会大学面临“去西方化”“去宗教化”的问题。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民......
近代史上的教会大学在传播西方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点现在已基本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在中国社会发展起来的教会大学不仅是......
大运河是一条中外文化交流走廊。交流时间之长,地域跨度之大,影响力度之深,是中国文化历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篇章。 历史上,中国大运......
论述了西方传教士在上海编纂的索引、上海教会大学培养的人才、上海最早建立的索引委员会、上海是民国时期索引检字法发生和论争中......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在长期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往往都会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辅仁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教会大学的......
华中大学是由英美五个差会合作共办的教会大学。作为一所由五个差会联办且以美国差会资助为主的教会大学,华中大学的经费管理体制......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燕大师生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走在了北平高校的前列;燕大学生成立学生抗日委员会,到北平各处组织演讲,检......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这场运动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社会生......
一 在中国的教会大学中,我最早了解的是之江大学,因为该校是我本科就读的杭州大学的源头之一。之江大学的前身为道光二十五年(1845......
2008年11月17日, 距离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已有近60年。在燕京大学解散56年之后,她的创办者和灵魂——司徒雷登,在去世近......
似乎有些年头了,几个老牌的教会大学如燕大、圣约翰和金陵大学等,其校友要求复校的呼声时起时伏。但是,时过境迁,斯人已去,而今就是真有......
我是四川成都人。成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名城。抗战开始后,平、津、沪、宁的许多高校都迁到此地,更促进了这座古城文化教育的发达。19......
徐迟比我小两岁,一看他那谈老年的信,就觉得他仍是十八岁少年,和我初见他时一样。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我们都向《现代》杂志投新诗......
孙穗芬,女,孙科的女儿,孙中山的孙女,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就读于教会办的幼儿园和小学。1946年夏,8岁的孙穗芬在上海滩被绑架,使得她母亲破......
中国现代大学也就百余年的历史,但中国现代大学的水准公认很高,不论是国立大学、教会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都有非常优秀的学校,大学还是老......
东吴大学是基督教在华最早开设的教会大学之一,创办于20世纪初的1901年。作为特殊的高等教育机构,东吴大学既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招生考试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它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特色。教会大学招生考试是基督教文化和中西方世俗文化融合的产物......
陈垣,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陈垣自1927年起担任天主教辅仁大学的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和院校合并后,辅仁大学的部分并入北京......
历史教育,在古代一直处于经史混杂的状态。到晚清的时候,中国学术文化在深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其内部开始产生转变,新的历史教育......
建国初期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调整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为了配合新中国经济建设,培养国家急需......
中国的教会大学不仅是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文明的产物,同时它又处在东方传统文化环境与氛围之中,因而不可避免地要逐步走向本土化、......
中国之有大学,自教会大学始。中国之有新闻教育,亦自教会大学始。包括教会大学在内的教会学校最初是作为西方传教士宣教的工具出现......
教会大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现象,不仅在中国的教育、宗教及建筑等方面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教会大学所出版的校园期刊,特别......
该文运用文化交流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深入探究“巴敦调查团”来华考察的动因、组建过程以及考察经过等方面的基础之上,着重对“巴敦......
近代教会大学在中国虽存在的时间较短,但作为西方文化的载体,扮演了西学东渐的重要角色。作为教会大学西方文化传播的核心部分,教会大......
西方传教士怀揣“化中国”的神圣使命,远涉重洋来到华夏大地。为早日实现“中华归主”的宏伟目标,传教士们希冀通过创办教会大学以培......
内容摘要:中国民国时期由于外国侵略引发庚子赔款,出现教会大学,促使中国教育发生巨大变革,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通过......
中国教会大学为适应中国社会的变化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通过自身不断的调整,教育目标逐渐由基督化走向世俗化,由西方化走向中国......
教会大学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历经七十余年,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教会大学在革新中国高等教育理念、扩展高等教育领......
教会大学曾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发端于晚清传教士来华,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的大规模合并,之后迫于形势开始中国化......
燕京大学建立于1916年,原英文校名为Peking University(北京大学),1919年更名为"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它是由原在北京的两所......
在沪江大学的学科发展史上,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最初,政治学类课程被划归到历史学科之下.其后,政......
教会大学指的是西方教会在中国设立的岭南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燕京大学等十多所高等教育机构.自19世纪80年代起,教会教育......
一、裴宜理教授的治学经历和主要学术成就 裴宜理教授 1 948年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传教士 ,1 931年到上海 ,执教于上海的圣约......
摘要:作为教会教育与近代中国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具有宗......
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办学特色,这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
英国传教士、汉学家苏慧廉终生从事传教、教育事业,他有在中国办大学的理想和实践,艺文学堂就是苏氏在温州传教期间创办的.但艺文......
在中国传统社会,尊师重道一直都是一条知识分子和民间社会恪守不变的伦理准则。然而,民国后期,正当国共内战正酣之时,位于广州的岭南大......
民国时期,随着科举制的废除,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断涌现,这些大学在建校之初,非常注重校园风景的建设,由此诞生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