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叙事相关论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科中出现了许多种重写的实践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次:一次是80年代中期开始的"重写文学史";......
1990年代以来,批评界对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及批评开始了全面的反思,对深受80年代启蒙话语影响的文学史叙事进行反思和解构即是一种影响......
戊戌年春,任职于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陈美霞博士寄来她的书稿《审美的困难》。这本书收入了美霞近十年来所撰写的文章,涉及......
<正>由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与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苏州大学文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等共同主办......
从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考察,专著《融通与变异——意识流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以深邃的人学视野,高度有效的文学史时空叙事的......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及书写中,朱湘(1904—1933)所受关注的程度与其成就远不成比例。这位被鲁迅誉为"中国的济慈"的天才而又......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论题之所以能对既有的文学研究范式提出挑战,原因就在于它触及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久被忽视的理论语......
张英进在近来的一篇文章《历史整体性的消失与重构》中有一段专门论及陈思和的文学史学。在张看来,“整体性”①是陈思和文学史观......
<正>大约是在1984年冬,还在鲁北小城工作的我,偶然得到了一套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所著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在那些寒冷而常有......
鲁迅在1926-1927年间的文学史论述与讲演中,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悖论式的张力结构。在鲁迅的思想脉络中,立足文学的......
<正>话语空间与言说资源尽管"文化诗学"、"文化研究"仍是两个聚讼纷纭的概念,但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它们却早已成了使用频繁的语词......
<正>文学史叙事中的"天津文学""天津文学"这一概念,更多是在文学史的"国家叙事"基础上成立的,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地域文学"存在的。......
一、以李清照接受史为例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文学和历史源远流长,这种特性比较适合从接受史角度做历时研究,所以接受史(recepti......
"平凡的世界"现象由读者、体制、学术界三种不同力量的不同态度构成,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究其原因,1980年代"重......
1980年代 ,“新启蒙主义”提出了一系列观念和理论 ,逐步取得了话语支配权。 2 0年的时间 ,对于学术思想来说 ,已接近一个完成的历......
<正>在一个被指认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2008年)来反思并重新讨论过去30年的中国文学(1978—2008),这一举动本身的意味还有......
中国当代文学史叙事需要反思和梳理,文学史观需要调整和整合。确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整体观念,现代性是贯穿其中的叙事主脉。......
<正>历史主义如果我强调《古诗十九首》很可能是建安时期的产物,但是却被后人挑选出来以代表早于建安时期的东汉文学,这样的论点往......
<正>路遥"《平凡的世界》现象"已构成了当代文学无法回避的一桩"难断"的公案。路遥从八十年代初崛起于文坛,十年的时间创作了数量......
<正>与20世纪80年代后期旋风般刮过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界的"重写文学史"热相比,关于"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思考在儿童文学......
<正>中国西部文学是新时期以来极为突出的文学思潮现象,三十多年来西部作家笔耕不辍,为当代文学的多向度掘进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而......
众所周知,周秦汉唐是中华文化经典产生的最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籍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钞本时代”。对于这一历史时期经典文本......
《大堰河——我的保姆》之所以成为新诗"经典",除了其独特的诗质,还有历史的机缘:在它"经典地位"生成过程中,左翼话语的暗合为其历......
<正>范伯群先生在他的治学感言《"过客":夕阳余辉下的彷徨》中有一段话,诉说了他暮年的学术理想:我期望我这一生能在科研上完成一......
<正> 郭沫若的《女神》以惊世骇俗的思想和自由言说方式,开一代诗风。其出场与经典地位的确立,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域外思想的冲击,"......
中国文学史叙事进入了新一轮的重构和改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版图再次发生变易.不同理论路径的文学史叙事线索各自畛域分明又相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