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本体相关论文
宗密的佛学思想伍先林宗密(780—841)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俗姓何,果州西充县(今属四川南充)人,出身富家,少习儒学,二十七岁从荷泽宗道圆......
对主体性和内在生命体验的重视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突出取向,由此中国古典诗学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追求:关注现实人生、注重情性和心志的......
魏晋玄学反映着时代社会文化的哲学诉求,将其关于人的心性本体与宇宙本体同一的认识作为构建其宇宙本体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处理自......
“心性”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重视主体性,追究人自身的终极存在,强调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隋唐佛学兴盛,其精密的“空”论大......
近代以降,在中西哲学的相遇、碰撞乃至会通的历史过程中,以王学为代表的心学传统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复兴之势.围绕"心体"重建而展开......
所谓“道德本体论”,是在人心性本体存在上讲的;而其为道德,最终是以人的心性本体存在为其源头的.道德,特别是道德精神,是人性美好......
袁宗道是晚明公安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文艺理论之哲学基础是当时的心性学问。本文着重阐述了作为渐修派学者的袁宗道,在认知参照体系、......
《四书反身录》为清初著名思想家李颓(二曲)晚年“心解”著作。与新兴起的经学注疏方式不同。二曲实际上是以自己的心性修养为基础,以......
本文从李二曲心性实学的角度,对清初几个著名思想家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再评价.认为这些思想家虽然开辟了新的学术路线,但由其对理学......
<正>瞿脉和尚,乃贵州清代佛教临济禅宗大师赤松的著名弟子,黔灵山弘福寺第二代住持。他才华横溢,悟解超群,继承和弘扬赤松一派的......
【正】 韩东育同志的《天人·人际·身心》一书,正如其副标题所示,是关于中国古代“终极关怀”思想研究的一本专著.众所周......
本文通过考察现代人生状况,指出人类精神追求在形上侧面的深层困乏;儒家心性之学对人性的分析及其衍生的规范,可以引导社会生活在......
李二曲的"适用"观以"本体"为基础,其本体发用的前提是本体的确立及其在动态中磨炼的完成;本体发用的表现是将它作为一个最高的道德......
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沈壮海,何志强由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书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科技与人文的失调集中表现在当今"真"与"善"的冲突上.文章试图用东方心性之学来解决这一困境:将科技人文化即主要是科技道德化,尤......
张载关学的本体是“太虚”。“太虚”不只是宇宙本体,也是心性本体,即张载所谓的“太虚者心之实也”。作为心性本体的“太虚”,既......
本文以二曲之学为切入点,从横向角度概括了宋明理学有关心性修养的几个特征:次第性反映了理学家的"为学"深度;密成性是修养工夫在......
本文从人道的等级层序、人道的核心层面、人道的实证方法、人道的系统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了明末清初思想家李二曲对我国传统人道观......
理学与人文精神的重建———理学的意义追询姜广辉一种学术思潮的发生、发展不是偶然的、无缘无故的,而必有其民族的、时代的具体社......
<正>司马云杰先生的五卷本《大道哲学通书》,包括研究中国大道哲学本体论及其最高精神的《大道运行论》,研究中国文化几千年绵延之......
王阳明哲学是其人生经历的总结。他在生死困境中所彻悟的“吾性自足”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在王阳明看,心、性、理三范畴本是同一的......
对中国禅宗一次深入的理论探讨──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沈壮海,何志强由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号钟元,世称夏峰先生,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与时儒李颁、黄宗羲并称三大儒。因各种原因,......
"不二"是始终贯穿《坛经》的核心方法。《坛经》新禅学体系以心性本体为理论根据,以心行实践为修行原则,构建了与传统佛教迥异的顿......
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唯识学者争论的第一个枢纽是关于“性体”之“性觉”与“性寂”的问题。在心性本净的理解上,唯识学主张自性......
<正>在宋明理学的内部争论中,心性关系是一个要害问题。无论程朱抑或陆王,均以追求心性本体体验的一致为理论建构的目标,故而他们......
刘宗周是明末大儒,作为心学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其学说历来颇受关注。不过,论者多留意的是他的慎独、诚意学说,而对与此相关的“改过......
大家好!很高兴在茅山论道。上午,成中英先生讲了一系列关于《易经》的重要问题。下午,我拟以"龙场悟道"为中心来讨论中国思想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