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载相关论文
摘要 刘熙载是近代著名学者,他恪守儒家思想又博通道家思想,著述对后世影响巨大。本文从其著述版本、文学思想入手,探讨其文学......
吴让之,字熙载,江苏仪征人,精于书画,更擅长篆刻。吴让之传承了邓石如“以书入印”的思想,并将其完美结合,是中国篆刻艺术由古代进入近代......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认为:“文之要,曰识曰力。”(《艺概·经义概》)这就是说,作者的认识能力与表达能力决定文章的成败。作文升格训练,要着......
点染,本是绘画术语。刘熙载在《艺概》中就谈到:“词有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随着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个性化解读、多元化解读逐渐......
胡小石原籍嘉兴,生于南京。其父季石先生为晚清举人,曾在南京候补,故举家迁居南京。季石先生曾师从兴化刘熙载,受刘氏影响,很早就引导胡......
刘熙载在《文概》中说:“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散文教学中带领学生品读的过程,不应该只是一个从复原作者情感到读者自我情緒生......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又有“扬子曰:......
一个人心静不静,通过写书法就可以看出来。 练书法,就是练心境。 西汉文学家楊雄说:“言者,心声也。书者,心画也。”清代刘熙载也......
金陵现代书坛金陵四家之一的胡小石(1 8 8 8—1962),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江苏南京人,......
自汉代扬雄以“书,心画也”的理论为先导,涉及心、言与书的问题提出之后,历代的书法理论著述中,诸如孙过庭、张怀瓘、朱长文、项穆......
“书如其人”是传统书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其产生原因一方面是由书法自身的性质和历史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缘于古代的文化环境。......
眼睛是最能传神的器官,被人称为心灵的窗户。人有眼,诗词亦有眼。古人作诗填词特别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
<正> “看画曾饥渴,追纵恨淼茫。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杜甫送友人許八拾遺归江宁,忆起昔年游江宁瓦棺寺时看到的顾愷之名?毒S......
<正> 前人论词,特别是清人论词,如周济、刘熙载、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语多精当,不乏卓见;但多属片言警语,有的总概,对风格作......
点染,原专指画家点笔染翰,后被诗人词家借用过来,便成为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词曲......
刘熙载是晚清时代著名的学者和文艺理论批评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者和集大成者。其品行高尚,学识渊博,尽显书生本色。其思想深受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