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初中课改全面推行,处于物理教育第一线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在推进新课改之际,物理教育观念该如何改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想学,乐学.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只有积极应对物理新课改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物理新课改的实施.1更新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要求物理教师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逐步适应去如何理解新教材、如何进行教学、如何兼顾教学实效.1.1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学,学生跟着教师转,从而造成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学习是自发的、有选择的过程,强调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进而获得“自我实现”,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课改的一个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动手做实验,自由地发表意见,开展讨论.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讲解主要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解决学生的疑难,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帮助学习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1.2从“应试教育”到“能力教育”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使许多教师形成了难以改变的思维定势“分数至上”的偏差,分数成为唯一追求的目标,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其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自主能力等等.比如:在讲“欧姆定律”时,用实验和理论推导两种方法得出结论,学生实验探究,设计电路图,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得出实验结论;理论推导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推导,再由学生讲解推导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用实验和理论推导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3强化动机,培养非智力因素心理学指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虽不直接起认识作用,但却是学习认识的动力来源,对学生学好物理甚至一生都至关重要.兴趣是指认识某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有兴趣学习时,注意力必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增加,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导通状态.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如喜、怒、哀、乐等.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非智力诸因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其相互渗透性来影响学生个体的学习进程,对于学生学好物理、勤奋攻读、坚定信心、稳定情绪、强化学习动机,始终有旺盛的斗志和自制力,将起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方面的作用.值得指出,非智力因素培养,要不断感染熏陶,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其“潜效应”和“延时效果”必在受教育者身上显示出来.2认识新教材的新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着手,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1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课程安排更加合理化,比如恒定电流一章,颠覆以前教材课程安排顺序,几乎是和旧教材倒着来得,介绍这些知识是从学生常见的用电材料,身边的电现象入手逐步介绍物理规律.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学习兴趣.2.2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去的教材安排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在图片、序言介绍的挺精彩,内容却非常枯燥,学生学习难度大,逐渐把学习兴趣伤失殆尽,现在增加演示实验和思考题,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思考题挑战了学生的思维,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兴趣.3新课改下的新的教学模式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几乎体现在每节课中,它是新课改的“灵魂”.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学习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想法、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等.将课堂教学变成一种“讨论、探究、创造”式的教学过程.讨论:将每一节课都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每一小问题提出之后,均有同学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反馈结果.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讨论——总结——讨论——总结的循环过程,形成一个个从发散到会聚的思维过程.为探究与创造建立必要条件和创建了氛围.探究:将一节课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按照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运用科学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这是一节课的“脊柱”.创造:特指运用本节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一节课的知识与方法探究结束之后,创建一定的物理情景,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情景中的问题,从而延伸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以致用.4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体会4.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教师逐渐放手,引导学生自学,形成一种自主式的乐于探究与学习过程.“鱼”代表固有的现成的知识,“渔”代表探究知识的各种方法,“欲”代表学习的动机、兴趣与内驱力.在“鱼”、“渔”的教学目标上,虽然我们更趋向于“渔”的获得,但决定一个人是否能适应信息社会,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方法的获取,更在于有没有内在的驱动力.4.2创设物理情景,自主探究,探究过程对于物理教学离不开即时性的实验,形成一种边学边实验的探究过程如在电学实验中:给学生准备有各种电学器材,让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合理设计电路达到自己实验目的,电路出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排除故障,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注意掌握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随时控制教学活动.教师引导他们去识别电路的连接.找几个有代表性的电路连接,分析归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会很清楚地看出不同电路的优缺点,哪种电路对实现自己的理念更合理.4.3不一定按教材的体系章节进行教学,可根据情况自由组合、取舍每节探究教学的课容量不宜太大,可以为探究过程提供充足的时间,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