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影响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新课改视野下,计算机专业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的培养。如何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去,这是每一个专业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关键词:计算机;创新;教法
培养创新的思维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课堂教学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计算机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要根据计算机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笔者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精选教法,激趣创新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也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例如,在教photoshop平面设计课中,笔者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下本堂课需要完成的作品,如广告画、包装、建筑效果图等,美丽又直观,学生们看后深深地被吸引住,并展开了想象,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个设计。在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再给学生概括讲解完成这幅作品所需要的技巧,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
二、设疑导引,探究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引导性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意识。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事先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没有让学生局限于学会几个操作步骤,而是抓住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Word软件时,当他们熟悉了基本的文字排版后,自己并没过早地给予肯定,而是又展示已经排好的复杂的电子板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版面上漂亮的背景是怎样设计的?②版面上的书签链接有什么功能?怎样设置?③页面上的花边是怎么插上的?④怎么就能使文字覆盖在图片的上方?⑤方框中的文字为什么会挪动?⑥页眉页脚是什么?怎么设计?对这些课本上不做讲解的内容老师没必要一一讲明,应让学生自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探索解决,即使有询问,笔者也是略作提示。
这样,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导引,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习惯。
三、预留时空,培养创新
创新需要时间,更需要空间。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大凡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所以,给学生创新的时间与机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试想,如果将课程中的操作步骤等环节,改成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睁大眼睛看、脑中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从表面上看“节约”了时间,但是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出来的学生,除了被动接受,还能有些什么?更不要说创造能力的培养了。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各自的潜能,笔者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幻灯片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设计;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了其它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受到了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知识面,也迸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四、激励评价,巩固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也就是说: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计算机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上机实践性,它是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那么,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就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做得真好”、“你是个能手”或“你很有潜力,将来会成为一个发明家”“想法真好,继续下去,你将会取得成功”等等加以激励。对出现的简捷的算式,可写上“优+有创造性”的评语或另外加分,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产生更强烈的创新意向。
当然,创新的思维与能力之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效的,要靠教师持之以恒地开展多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的课堂环境,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其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其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万森.计算机专业还有几分天下[J].计算机教育,2006(2)
[2]白鲜霞.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13)
关键词:计算机;创新;教法
培养创新的思维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课堂教学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计算机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要根据计算机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笔者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精选教法,激趣创新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也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例如,在教photoshop平面设计课中,笔者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下本堂课需要完成的作品,如广告画、包装、建筑效果图等,美丽又直观,学生们看后深深地被吸引住,并展开了想象,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个设计。在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再给学生概括讲解完成这幅作品所需要的技巧,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
二、设疑导引,探究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引导性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意识。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事先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没有让学生局限于学会几个操作步骤,而是抓住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Word软件时,当他们熟悉了基本的文字排版后,自己并没过早地给予肯定,而是又展示已经排好的复杂的电子板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版面上漂亮的背景是怎样设计的?②版面上的书签链接有什么功能?怎样设置?③页面上的花边是怎么插上的?④怎么就能使文字覆盖在图片的上方?⑤方框中的文字为什么会挪动?⑥页眉页脚是什么?怎么设计?对这些课本上不做讲解的内容老师没必要一一讲明,应让学生自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探索解决,即使有询问,笔者也是略作提示。
这样,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导引,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习惯。
三、预留时空,培养创新
创新需要时间,更需要空间。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大凡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所以,给学生创新的时间与机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试想,如果将课程中的操作步骤等环节,改成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睁大眼睛看、脑中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从表面上看“节约”了时间,但是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出来的学生,除了被动接受,还能有些什么?更不要说创造能力的培养了。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各自的潜能,笔者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幻灯片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设计;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了其它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受到了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知识面,也迸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四、激励评价,巩固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也就是说: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计算机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上机实践性,它是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那么,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就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做得真好”、“你是个能手”或“你很有潜力,将来会成为一个发明家”“想法真好,继续下去,你将会取得成功”等等加以激励。对出现的简捷的算式,可写上“优+有创造性”的评语或另外加分,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产生更强烈的创新意向。
当然,创新的思维与能力之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效的,要靠教师持之以恒地开展多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的课堂环境,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其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其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万森.计算机专业还有几分天下[J].计算机教育,2006(2)
[2]白鲜霞.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