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自命出》相关论文
《性自命出》一五—一八号简有四个排比句 ,分别讲述“圣人”对诗、书、礼、乐所进行的整理、编纂工作 ,其事与传世文献所载孔子“......
学界对郭店儒简《性自命出》作者聚讼纷纭,但若悬置对具体作者的执求,以篇为单位予以观照,将其视作《礼记》类文献中的一篇,则可发现其......
先秦儒学中,孔子谈论心性较少,相较于孔子,孟子和荀子则有大量心性思想的言论,能够清晰的看出孔孟荀之间心性学说的发展呈现出思维......
本文即基于研究郭店楚简等20世纪末年问世的新出土文献而获得的新知见,探讨孟子性善论形成过程的一系列论考之最初部分.本文首先提......
《性自命出》是儒学在孔子之后极为重要的一次理论更新,就儒学内部思想发展而言,它补足的是《论语》与《中庸》之间的缺环.在这一......
《性自命出》是《郭店楚墓竹简》中的一篇,时代属于战国中晚期。本文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综合研究:首先汇集了自《郭店楚墓竹简......
郭店简《性自命出》是七十子共同参与完成制定的纲领性集成文本。它展现了儒家彻透的修己之学的全幅规模。其重情学术思想特征,凸显......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弄清“情”在《性自命出》篇(以下简称《性》篇)的主要意涵及其在该篇思想架构中的地位。为达此目的,笔者首先分......
将《中庸》所谓“率性之谓道”之“率”,训为“帅”还是训为“循”,其分歧之实质在于对《中庸》人性论之理解不同。《中庸》讲“自诚......
修养论是对人性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从中提出培养理想人格的方法的理论。修养论受到古代儒家的重视。早在先秦时期......
《性自命出》简文昭示着儒家思想在孔门之后新的开拓与发展,而其叙述风格和行文模式颇舍道家思维,战国中后期儒道等各学派初步合流淡......
本竹书并见于郭店楚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分别被命名为《性自命出》和《性情论》,是一部失传两千余年的重要先秦文献,......
《文心雕龙》的文学起源说是“文起于情”。这种说法与保留在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的古人对于性、气、情等范畴的传统理解密切相......
"诗言志"是中国最古老的诗论命题,此前论者对"志"有不同的诠释,由于文献不足,人们难以看清"诗言志"命题在先秦两汉发展演变的轨迹.近年出......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从经验的心性论出发,阐明在形下层面的"性"为"情气",在性、心、志、习、物的互动关系中"情气"被提取为或善或恶......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认为“情”产生于外物对“性”的刺激,而“性”又是天赋的,这就给“情”的产生找到了一个哲学根据——“天”。......
《汉书·艺文志》说“《子思》二十三篇。名保,孔子孙,为鲁穆公师”。《隋书·经籍三》说“《子思子》七卷。鲁穆公师孔撰”。此后,《......
通过对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等篇中的“情”义内涵的分析,本文认为其中的“情”仍然是“真实”,而不是“情感”之义。“情”在不同......
郭店竹筒《性自命出》中的“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是先秦儒家的重要命题,它揭示了以家庭亲情为本的先秦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产生的根据,本......
在《性自命出》中,“性”是一个核心概念,它与“天”“命”“气”“情”“心”“物”“学”“教”等外缘性概念共同构成一个层次鲜......
"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含义丰富而深刻。历代文论、乐论、诗论、画论等无不重视"情"的参与,而《乐记》作为中国......
学界关于《性自命出》的主旨一直存在争议,大概有"心性""性情""礼乐"及"奠志"等不同说法。由于简文将性理解为未发的、潜存的,非性......
<正>《性自命出》与《乐记》是反映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其中《性自命出》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
《性自命出》中的"情"具有两层含义:一指情感义,一指真实义。这两层含义紧密联系:"情感"强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真实"在很大程度......
上博简《性情论》出土,意味着郭店简《性自命出》"两篇说"不再成立。但《性自命出》上下篇字体、间距不同,第三十五号简有分篇钩号......
《性自命出》不但为先秦儒家心性论研究提供了新理论来源,而且为先秦儒家美学研究也提供了一个新文本。在人性论上,《性自命出》持......
夫子不言的"性与天道"实为孔学"下学上达"的最终指向。《性自命出》是孔子性命天道思想的具体而微的展开。思孟学派继承了楚简天道......
本文以湖北郭店楚墓竹简为据,从多个方面论证了<乐记>是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并对<乐记>与楚简<性自命出>篇中的性、情、德、道、礼乐......
先秦思想具备多元的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这不仅指学派的纷呈,也指同一学派内部面貌的复杂。这一点虽然是学界共识,然而,对这个问题有......
《论语》释名一直是一个悬案,自来有多种说法。现代研究者,大都承认“论”有“编集”、“编次”义。杨伯峻先生却又说各种解释“都......
战国楚简儒家文献是战国时代精神的产物,与传世儒家文献及其传统儒家思想相比,战国楚简儒家文献在哲学、艺术、政治、伦理、天道天......
人性论是先秦儒家伦理学史上的重要话题。然而,孔子本人并没有明确谈及人性的善恶问题,他只是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天下之言性也"章是《孟子》一书中最难解释的一章。(1)从朱陆异解到近来,学者的意见大抵分为两系,一系认为孟子对于"天下之言性也......
有关今本《乐记》的作者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从传统文献与出土文献两个角度进行考察,《乐记》最有可能的作者是战国时的公孙尼子。......
<正>儒家和乐有着密切关系。儒家以《诗》《书》《礼》《乐》为教,而尤重乐教。《论语·泰伯》云:"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郭店楚简中的《性自命出》,是一组论乐的文字。它以性、心、情、道相互关系作为立论的出发点,谈了音乐与人的关系即音乐的社会作用......
本文对新发表的荆门郭店出土的儒家文献中的《性自命出》篇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此篇在早期儒家中的学派所属提出了三种可能性,即子......
<性自命出>是先秦时期郭店楚简中极为重要的一篇有关人性思想文章,它填补了由孔子到孟子之间人性理论的空缺."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正>在儒家人性论史上,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人之性恶"(《性恶》)是荀子本自然性以论人性的结论,也代表了他对人性自身的价值判断......
郭店楚简10种儒家的著述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孔子之作,它们是《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尊德义》。第二类是孔子弟子之作,它们是《忠......
通过对比发现,《中庸》与《性自命出》有许多共同点,在"性"的解释方面也是如此。它们对"性"都作"可善可不善"解,且都肯定有向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