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报》相关论文
《时事新报》1923年4月16日创办的副刊《影戏周刊》,是中国现存创刊最早的报纸电影副刊。该副刊的创办,填补了1922年《影戏杂志》停......
二、日本渠道 1920年之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是日本,主要代表人物有李达、李汉俊、杨匏安、陈望道等。 “日本渠道......
台湾影片《赛德克·巴莱》的故事发生在险恶的日据时代,电影故事从1895年横跨至1930年。影片于2012年5月上映,虽然当时因为宣传不力......
2014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萧红全集》,由萧红研究专家章海宁先生编纂,收录了近年来新发现的萧红佚文,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但......
现代文学史有过许多种,可是似乎尚未有专章论述“文人与副刊的关系”这一课题。其实,缺少这样的论述,文学史只能是一轮残月。 兴趣......
开始写文章向报刊去投稿,记得大概是我十六岁那一年。中学生写的“作文”,被录用的机会当然是很少的。有一次一篇短文被上海《时报》......
《宗白华谈田汉》(载《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4期),文中记到宗白华这样说:Z.B.(即宗白华)这年9月,《时事新报》总编辑张东荪找我,......
在这里,想先谈几点作为本文的“开篇“:(一)就中国近代新闻史说来,《时事新报》应说是一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并具有一定代......
<正>陈布雷(1980~1948),浙江慈溪人,原名训恩,号畏垒,字彦及,作为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其广为人知的是曾经作为蒋介石的首席国策顾......
本文以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至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这一时间段内的《时事新报》为史料,探讨了《时事新报》言论......
被黄炎培先生称为"新闻界之释迦牟尼"的著名报人俞颂华,离开我们已经整整61年了。回溯俞颂华先生不平凡的报人生涯,不禁令后人肃然起......
梁启超曾参与编辑或撰稿的报刊有《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晨报》、《......
陈布雷不仅是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的首席国策顾问,也是民国时期一位重要的记者、政论家。陈布雷在《商报》时期的政论光芒四射、犀......
《学灯》是上海《时事新报》的副刊,创刊于1918年3月4日,此时恰逢新文化运动的高峰。《学灯》的编辑群把较为先进的编辑理念运用于......
“九·一八”事件爆发不久,1931年11月20日沪上名报《时事新报》,刊登“马君武感时近作”《哀沈阳·二首》: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
本文已于一九二五年九月二十三日在上海美专公开讲演一次,由门人宋寿昌、杨枝录,同时由“开洛公司”以无线电传达四方。今略为芟翦,以......
<正>邵飘萍是中国报界先驱,曾被毛泽东称为"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他曾任编辑、记者、社长、讲......
【正】20世纪40年代最流行且影响最大的两部"间谍"题材作品,当属陈铨的戏剧《野玫瑰》和徐訏的小说《风萧萧》。《野玫瑰》是陈铨1......
<正>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他早年在北京大学接受新文化运动熏染时,遇到了李大钊等一批先贤,"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
对于新文化运动既有的理解,是以《新青年》同人发起的文学革命为起点,并强调其与五四运动的同一性。本文从鲁迅对"新文化运动"这个......
【正】 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最大的启蒙思想家。他一生的著述有两大标志,一是发表于明治8年(1875年)的早期著作《文明论概略》,另一......
瞿秋白(1899-1935),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之一,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今常州青果巷82号),本名双,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
<正> 一九四二年 1月1日 出席“文协”茶会,代表总务部报告经费、会刊、研究、分会、捐输、服务、救济等方面的情况。该报告以《民......
<正>研究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最常用的史料是他写的著名回忆录《师友杂忆》。这部回忆录提供了大量钱穆的生平经历、生活细节和思想......
<正> 我在翻阅“五四”时期报刊时,从《时事新报》上,发现叶圣陶写的一篇文章《吾人近今的觉悟》,和他任教的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
张东荪对《时事新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成《时事新报》的转型,最终提升了该报的影响和地位。在张东荪的创新和努力下,《时事......
<正>在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张竹平以其突出的报业经营才能而闻名一时。自1913年担任《申报》馆经理兼营业部主任到1935年被迫转让"......
黄天鹏是中国报纸一版为要闻版的首创者,又倡导副刊的大众化文风,出版新闻学著作等。本文阐述了黄天鹏在《时事新报》发展历程中做......
<正>提起旧上海报界闻人,谁人不识张竹平,他是江苏人,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投身报业后,一直想出人头地,1912年报界巨子史量才接办《......
<正> 旧中国的新闻事业,上海占半壁江山。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间,上海报界有"四大金刚"之说,这四位杰出报人乃是:《新闻报》总......
陈布雷曾被称为“报界奇才”,撰写政论时评无数,“我国现今第一流政论家”(邹韬奋语),尤其在《商报》,以社论能言敢言著称,“凡有......
<正>黄天鹏(1904-1982),名鹏,别署天庐主人、逍遥居士,广东普宁人。现代中国著名记者、杰出的新闻学者。1923年,黄天鹏进入北京平......
“‘黑幕’书”主要应指1916—1918年《时事新报》发起的“黑幕大悬赏”中所汇编的征答文字等等, 不属文学类作品; 而黑幕小说则是......
张东荪是谁?当代国人已多不知晓,七八十岁的老人或许还有些印象。在历史的砥砺摩擦中,几多当时令人震惊的事件和名声显赫的人物,只不过......
一、杂志时代的"泡沫化" 从长时段的阅读史来考察新文学的兴起及新文化的内在机制,意味着聚焦点从文学的生产环节、创作者,转移到消......
《新青年》杂志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最早的公共论坛,在1918年后演变为同人杂志,而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在新文化运动的深入......
本文试图从主要内容、传播方式和态度立场等方面,重新解读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历史面貌和风格特征,并对《......
萧伯纳的中国之行童新萧伯纳(1856一1950年)是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和散文家,热情的社会主义者;又是一个能言善辩的演讲家,一个爱讲笑话的幽默家。的......
《时事新报》的《学灯》以倡导新文化而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形成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其推出郭沫若日后收集于《女神》的新诗,更以卓......
邹韬奋(原名恩润),著名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1895年11月5日出生于福州市,祖籍江西余江县。其父邹国珍,虽然是福建省盐务局的一......
邵飘萍(1886-1926)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献身的革命烈士.在封建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