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学相关论文
李春青在《文学评论》1999年2期发表如题文章,探讨了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的两种基本倾向、文章认为,以往论者大多以“言志”“缘情”......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古代诗学中诸如“知音”、“兴”、“自得”、“诗为活物”、“三分诗、七分读”、命题的审视,说明......
“古雅”系王国维先生1907年通过发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以下简称《古雅》)一文,郑重推出的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但是,因为在中......
"神韵"理论是中国古代诗学中最神秘且重要的美学理论之一.该文在总结前人关于"神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它有一较为全面,深入......
内容摘要:从总体上来看,表现主义和中国古代诗学对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都十分重视,将文学艺术视为改造社会的武器,但二者不同的是表现主......
内容摘要:西方表现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直觉,将直觉视为艺术表现的中心,是他们面对那个使他们憎恶的社会和习见的生活现象......
内容摘要:刘若愚在《中国文学理论》一书中用很大的篇幅深入讨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理论,而从二十世纪初肇始于德国的西方表现主......
本期“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发表四篇论文,分别对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现代诗学的三维结构、现代诗学的内涵和古今......
中国古代诗学研究,一直以来都深受学者们关注.本文以2017年的研究内容为主线,综观中外学者对中国古代诗学问题的不同观点,拟对中国......
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的审美特......
“兴会”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理论范畴,主要是指审美主体(心)与客体(物)偶然突发的交流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具有偶然突......
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是相通的.诗歌审美境界的高低取决于创作主体人生境界的高低;反之,通过诗歌审美可以帮助人们超越自我、升华生......
佛典汉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持续了一千余年,给中国本土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发展的......
禅宗主张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悟",是由感知、理性、情感诸种心理因素(机制)积极参与的(互相融合、彼此渗透)、带有某种神......
漫兴,是中国古代诗学中的常用名词。沈周用它指称自己灵动自由、不受羁勒的创作观念。而考诸史实,这漫兴精神,突出体现在以他为代表的......
赋、比、兴是中国诗学的一组重要概念,这一组概念几乎与中国古代艺术的所有领域都发生着关联。然而,"赋比兴的意义,特别是比兴的意......
“兴会”是我国古代诗学中表示灵感现象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兴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古人对文学创作活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意义阐释与话语策略○李思屈要使我们关于方法论的反思继续深入下去,我想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不可回避的:一是对一般阐释学概念的厘清......
在中国古代诗论中,从魏晋南北朝迄于清代,在一些重要的诗学著作中,论及诗歌创作思维的特征都指出产生杰作的思维契机是"偶然"的,而......
由于各自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链上的种种因素,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形成很大的差别。西方人对事物的认识方法有较强的分析性、思......
中国古代诗学理论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理论,它主要建立在以《六经》为代表的经典解释传统基础上。不过,对于儒家经典阐释与中国古......
朝鲜古代诗学在其结构形态、批评对象、诗学理念及审美追求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古代诗学有着与生俱来的亲缘关联,因此整个朝鲜古代诗......
<正>情景交融作为中国古代诗学中的重要命题,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且对诗歌的创作与欣赏等诸方面皆有深远的影响。今天,"情......
“话语转换”的继续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曹顺庆《文艺争鸣》杂志1996年第4期发表了一组“中国古代诗学研究方法笔谈”,读后颇受启发。关......
<正>诗学并不仅仅是关于诗本身的学问,它应当揭示和阐明的并不只是诗艺、诗法,而是诗心,诗魂。换言之,是对人的诗化活动的反思,它......
本文以现代阐释学和阅读理论为导向,细读《论语》并对其研究的前文本予以梳理,进而在诗学、语言学和哲学的三维层面上展开与《论语》......
国古代诗学在其结构形态、批评对象、诗学理念及审美追求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古代诗学有着与生俱来的亲缘纽结,因此整个韩国古代诗学......
空灵美作为中国古代诗作艺境的极致,占有极高的品位。许多诗论家往往拈出一些妙语金言式的象喻和独标一格的范畴对此加以认识,诸如......
汉儒提出的"风雅正变"是正变思想诗学转向的关键点,也是诗学中正变观念的源头。历代诗论家们以不同的方式延续着这一源头,但是,清......
引入现代诗学的"张力论"观照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认为:诗歌"二原质"——"情"与"景"之间存在张力。情景交融是一种"情"和"景"......
古代诗学“虚静”论发韧于老庄哲学,滋润于佛学.它以技艺创造心理为契合点.虚静就是在博大富实的心灵中虚化静化掉阻碍自由创造的......
本文认为,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研究或认识至少有两种路向:一是解析具体的古代诗歌文本,并进而理论归纳;一是从对中国古代诗学(诗歌理......
<正>古代文论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意义在哪里? 这是一个古老而常谈常新的话题。近十年来,围绕中国古代文论的意义和“现代转换”问题......
时间和空间本是人类探索的两个具有终极意义的话题,对于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人们也多从时间和空间的两个维度进行探讨,而包括诗歌......
本文对比较诗学研究中的一种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中国古代诗学同西方诗学一样,具有自己的科学体系,具有理论观念的多元性,与西方诗学既......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所进行的一切古代诗学研究都是一种现代诠释,这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这个命题。从狭义的角度......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出于"偏嗜"、出于"文人相轻"、出于"门户之见"、出于某种政治目的,只肯定某种题材、某种形式、某种风格而......
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中国古代诗学札记(七)毛正天在我国古代诗学中,“情景”论一直是诗论家们不倦的诗歌创美话题,源远流长而......
中国古代诗学中的不少理论、观念、概念都是具有原创性的,如“诗言志”、“诗缘情”、“情境”、“意境”、“神思”、“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