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运动相关论文
乡村教育运动兴起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场旨在发展乡村教育、培养“为农”人才、推动乡村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社会运动。其......
陶行知先生深切感受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于乡村,认为要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1926年筹建乡村师范......
20世纪20、30年代,由于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封建主义的残酷统治和常年的军阀混战,中华民族几近崩溃的边缘。为救亡图存,改造......
事物在发展中总会出现各种障碍或是困境,农村建设和教育发展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飞快,城乡教育的......
20世纪20、30年代乡村教育先驱们从事了一场探索中国教育如何与农村社会发展相结合,知识分子如何为农民大众服务的农村教育运动,并......
乡村教育运动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活跃人物有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等,旨在通过教育农民,改善乡村生活习俗,促进乡村建设。南京国......
概括了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乡村生活教育模式、乡村平民教育模式、乡农学校教育模式。分析了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贡......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场"乡村教育运动",在我国教育史上至今仍闪着璀璨光芒.反观这场"乡村教育运动",对......
民国乡村教育运动对农村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以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为领头人的爱国知识分子发起了乡村教育试验运动,他们抱定......
记者朱校长,您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卓越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身体力行,开展了乡村教育运动,试图通过发展乡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
20世纪20~30年代以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为代表的乡村教育先驱们掀起了一场乡村教育运动.他们关于乡村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现途径......
从历史的视角,探索在近代乡村教育运动中高等农业教育的兴盛与改革、知识分子走向农村与农村建设结合等教育实践,以期对当代高等农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与当代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的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在对象和宗旨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开展为“三......
中国近代①乡村教育运动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次可贵的探索,是把中国农村融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伟大的尝试。这场运动认识到乡村......
西方现代化民主思想传入我国后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我国教育民主化改革的进程,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普及义务教育......
陶行知是伟大的教育家,生于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自幼立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理想。1914年,他以名列第......
教育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每一个时代的教育家无不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独特历史使命。如果说20世纪20、30年代以陶......
民国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调整了教育内容和方式,加强了与农村的联系,主要通过实施农业推广制和开展乡村教育运动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
解决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把全体农民作为教育的价值主体,使农村教育从工具性教育转变为主体性教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的......
概括了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乡村生活教育模式、乡村平民教育模式、乡农学校教育模式。分析了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贡......
近代乡村传统教育体制走向终结以及乡村新式教育发展滞后,促使了20世纪20年代乡村教育运动在江苏、山东、四川、河北等地的兴起与......
民俗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在中国的历史科学算起来不过百年。自上个世纪初五四歌谣学运动开始,中国民俗学真正拉开了历史的序幕。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因天灾人祸的破坏而陷入深重危机,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社会秩序趋于混乱,文化教育荒漠化日渐蔓延,一切的一切形......
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我们一提及教育便含了改造的意义。教育好比是火,火到的地方,必使这地方感受他的热.热到极点,便要起火。“一星之......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区教育在我国悄然兴起,先是在上海、天津,相继在许多城市得到推广和发展。目前我国城......
民国乡村教育运动对于乡村教师的现代角色形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发生了一定影响。理论上教育专家们对乡村教师的角色期待比较高......
<正>刘基《卖柑者言》本是一篇政论性讽刺小品文,全文借卖柑者之口,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社会官僚制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
一、在平民教育运动中提出:平民教育是到平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乡村教育开创者之一,对中国乡村教育......
<正> 乡村教育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一幕,酝酿于1919—1924年,肇兴于1923—1927年,至1927—1933年间始渐入鼎盛之机。......
黄炎培(1878-1965)、陶行知(1891-1946)、晏阳初(1890-1990)、梁漱溟(1893-1988)、卢作孚(1893-1952)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运动的先......
自本世纪20年代起,一场引人注目的乡村教育运动出现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农村。这场运动,由盛到衰,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乡村教育运......
英国的大学推广运动和中国的乡村教育运动都是通过改变文化状况,促进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活动。这两次运动在过程、波及范围以及......
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即“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
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是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杰出代表。乡村教育运动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农村职业......
<正>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属于新民主主义教育范畴,还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这是多年来在评价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争论问题.......
生活教育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兼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全”功能●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是现代科学的教育观与人生观。......
“乡村教育运动”具有实施主体民间性、教育对象全民化和教育内容适用性的特点。它对当今农村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在于:民间力量......
乡村教育运动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场社会改良运动。乡村教育立足于乡村生活,以改良农村现状,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为目的。乡村教育......
<正>卢作孚(1893-1952),原名魁先,笔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1893年4月14日生于合川县杨柳街曾家祠堂。1901~1907年于合川县瑞山书院......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指从事高等教育的机构或人员通过培养适合农村需要的人才、向农村推广实用科技成果,以及直接为农村提供各种其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