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事业相关论文
自1807年第一位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入华开始,基督教传教士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来华传教活动,而德国籍新教传教士郭实猎则是其中的一......
美国基督新教传教士伯驾在中国生活二十年,其活动涉及到宗教宣传、医疗事业、中美外交等多个领域。目前,国内学界对伯驾的研究多侧......
约翰·利文斯通·倪维思(John Livingstone Nevius,1828-1893),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教士.1853年受教会差遣,倪维思与新婚妻子海伦·克......
凡·高1853年生于荷兰乡村一个基督教牧师的家里.中学毕业后,孤独而沉默的凡·高16岁就踏上社会谋生.他生活连遭挫折:多次经历痛苦......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宋耀如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传奇在于他是近代中国少有的、受过西方正规神学教育的传教者;他的传奇在......
英华书院是清嘉道年间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内地后,伦敦会传教士为冲破清朝'禁教'政策的束缚,在中国本土之外的南洋华侨社区......
明代中叶,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出于耶稣会传教事业的需要,1613年,时任在华耶稣会会长的龙华民(Nicolaus Longoba......
裨治文(1801—1861),1801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贝尔彻城,大学期间即有志于海外传教。裨治文是早期来华的最重要的新教福音传教士之一......
晚清时期,洋商和传教士分别以聚敛财富和传播上帝福音而成为上海外侨社会的主体力量。照常理看,通商和传教是两件很难联系起来的事情......
1813年7月的一天,伦敦布道会的年轻传教士米怜带着新婚的妻子漂洋过海来到澳门,协助早在1807年9月就已奉命到中国的马礼逊开展对华传......
自地理大发现以后 ,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变化 ,就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逐渐打破地域与民族的界限 ,日益具有世界性。然而 ,这......
19世纪初美国新教传教士受差会派遣来华传播基督教,当目睹英、美等国向华大肆走私鸦片时,传教士强烈谴责此行为。此后在传教需求的......
中华内地会是近代基督教新教来华差会中人数最多、传教区域最广阔、最具特色的一个差会,历来对其评价亦众说纷坛。本文试从历史唯物......
本文着力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传教士在东北地区开展包括医疗、教育、文化、传教以及青年会等在内的传教事业的经济来源。文......
<正> 本文对美国新教在华传教事业的考察仅限于1830年至20世纪初期辛亥革命以前,尤其侧重于19世纪后半期中国近代化运动的活跃时期......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2010年3月,英国出版了希拉里·斯波林(Hilary Spuding)撰写的赛珍珠传,即《埋骨:赛珍珠在中国的生活》(Burying the Bones: Pearl Buc......
西医教育模式的直接移植,一方面加速了中国西医教育的体制化进程,另一方面这种原封不动的照搬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差距,一......
<正> 教育是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传教士在这一领域的活动与其传教工作有着密切联系,也有重要区别,特别是在教育工......
一范礼安(Alexandex Valignano),1538年12月20日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王国的Chieti城一名门望族.1557年在帕度洼大学获法学博士学......
<正> 本土化(INDIGENOUS),英文本义为"本地所产"。但基督教本土化并不暗示基督教发起之由来,而是在传播福音的过程中,基督教新教在......
读《剑桥中国史》龚杰15卷本的《剑桥中国史》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剑桥中国秦汉史》、《剑桥中国隋唐史》、《剑桥中......
<正> 1922年春,中国爆发了自义和团运动以来规模最大的反对基督教及其在华传教事业的运动。这场运动断断续续进行了6年,中国思想界......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逐步对外开放,大批西方传教士伴随着外国侵略者的炮火进入中国传教,山东因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位......
<正>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输入和传播,是刺激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外来因素。这个问題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
本文以闽西客家基督教(1883—1949)为研究中心,从基督教在闽西客家地区的传播、基督教在闽西客家地区的社会事业、基督教与闽西革命......
<正> 在来到远东的近代西方列强中,美国是最注意进行文化渗透的国家。"在其立国之初,美国人就持有一种在道德和意识形态上高人一等......
<正>一2007年,柏里安(Liam Matthew Brockey)~1之《东游记:耶稣会传教士来华,1579—1724》(Journey to the East:The Mission to C......
19世纪是中西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西方汉学研究也在这一时期迅速成长。1807年英国伦敦传道会派遣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来华宣教......
信义会是基督教新教的一支,而北欧三国信义会则是指挪威信义会、芬兰信义会和瑞华信义会。此三国信义会先后在20世纪初来到中国,并......
李里峰教授把历史事件的研究分为两种写作路径,一种是指"事件史"研究,即把事情本身当做研究对象、研究实体和研究领域,力求对事件的......
<正> 在近代来华的西方列强中,美国的对华政策独具特点。长期以来,美国在与其他列强一道从政治、军事、经济上侵略中国的同时,还特......
作为公认的基督教新教在中国传播的开山始祖,马礼逊对19世纪美国基督教在华事业施加了重要影响。马礼逊与基督教界的密切交往及其......
<正> 明末,耶稣会士利玛窦听提出的“合儒补儒”策略开创了天主教在华的传教事业。清初,以法王路易十四派出的“国王的数学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