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基督教运动相关论文
近代基督教在华的传播具有复杂的政治和文化意义。20世纪20年代,民族主义运动高涨,基督教作为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重要象征受到沉重......
日本学者山本条太郎在《远东季刊》上撰文指出:“在1949年共产党获取大陆中国前半个世纪,中国发生过两次规模巨大的反基督教运动:......
1922—1927年间,在我国爆发了一场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及部分农村的非基督教运动。这是继义和团运动之后发生的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该文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为研究主体,考察它与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基督教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1922年的非基督......
1922年初春,波及全国许多城市的非基督教运动,对中国政治、基督教会、特别是此后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此次“非基运动”......
1922-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历时6年,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特别是运动后引起的全国性教会改革,对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
陈独秀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北大文科学长时,钱玄同已执教于北大。他们因《新青年》而相识相交,后又都是《新青年》同人。钱......
1922-1927年由知识界引发后扩展到全国的非基督教运动,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根源。一方面,中国民众对外来宗教的抵制......
近代中国曾经发生过两次规模巨大的反基督教运动:一次是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一次是1922年至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从思想文化史的......
本文选取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国民族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经过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教会学校的管理权转移到了中国......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重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政治抗议运动,非基督教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和发展内在......
1922~1927年爆发的以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及收回教育权为主线的全国范围的非基督教运动,从表面上看,积极从事反对基督教斗争的是各......
20世纪20年代,在帝国主义侵略日渐猖獗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影响下,中国产生以批判基督教为主的反宗教思潮。其对中国基督教造成......
对于教会大学来说,发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及与其联动的“收回教育权运动”,是一场挣脱宗教控制走向中国化、本土......
教会大学在非基督教运动爆发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适应中国社会的变化,其中课程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会大学的课程设置逐渐由......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从创办、发展到消亡共存在了近60年.为了适应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教会大学做出了一系列的历史性转变,逐渐融......
1922~1927年,我国爆发了一场反对基督教的运动,史称'非基督教运动'.1924年底,上海非基督教同盟倡议,各地的非基督教组织应......
从1922年到1927年,中国爆发了一场非基督教运动。这场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讨论阶段,陈独秀对基督教时贬时褒,态度比较矛盾;在......
中国共产党是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爆发的非基督教运动的主导力量。中共创始人李大钊在非基督教运动中从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上作出了......
1922 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是继五四运动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政治运动,当时大多数文化精英都介入了这一运动,但鲁迅并未直接参......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桩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所以引人注目,固然在于因其可供解读中国现代思想运动......
作为20世纪20年代反宗教的先驱,李璜的反教思想的形成与其早年的学习经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非基督教运动中,李璜扮演着领导者......
1922年到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一次全国范围的、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的爱国运动.它在中国现代史、教育史、青年运......
在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作为主导当时社会新思潮的关键人物,对日益突出的宗教问题多有论述,他对基督教的态度也经历了两次转变。研......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讲,最早步入全球化进程的是宗教传播,尤其是基督教的世界性传播。基督教曾于唐元明清四次来华,它与近代中国重大......
朱执信《耶稣是什么东西》一文是在20世纪20年代非基运动中影响甚巨的反基督教文本。朱氏在以现代祛魅话语对耶稣形象的神格和人格......
士大夫是传统中国的知识阶层,不论有官职与否,一旦拥有功名,皆可称士,而所学则儒,立身者儒,乐道者儒,诸儒之学虽不同,而其以读书讲......
非基督教运动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基督教与不平等条约的关系,即护教条款的存在;基督教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国知识分子在洋务运动失......
非基督教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其产生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现实因素。运动伊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便积极投入其中,并逐渐成为领导者。......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基督教在中国近代以来的两次革命——国民革命与共产主义革命——中均成为革命政权打击的对象。1924-1927年......
1 92 2年到 1 92 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一次全国范围的、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的爱国运动。它在中国现代史、教育史、......
幸德秋水的《基督抹杀论》是"一部战斗的无神论著作"。经朱执信的绍介和"狸弔疋"(刘文典)的翻译,该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非基督......
在近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命题,主要是针对西方来华传教势力兴办的基督教大学。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世俗化的因素,更多地来自......
在近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命题,主要是针对西方来华传教势力兴办的基督教大学。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世俗化的因素,更多地来自......
20世纪20年代,中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许多文化精英和社会团体都厕身其间。在运动伊始,许地山分别做了《宗教的生长与......
爆发于 2 0世纪 2 0年代的中国非基督教运动 ,是在俄共 (布 )与共产国际远东局、青年国际的直接指导下 ,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 ,......
金陵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享有盛誉的教会大学,不仅其教育事业成绩斐然,而且它还是一所有爱国传统的学校。为何一所注重培养“基督化人......
“信教自由论战”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次重要论争。这次论战以思想文化界著名人物陈独秀、蔡元培、吴虞等人为......
<正> 1922年春,中国爆发了自义和团运动以来规模最大的反对基督教及其在华传教事业的运动。这场运动断断续续进行了6年,中国思想界......
<正>1922年春,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第十一届大会在北京清华学校召开。在教内人士看来,此乃各国基督教学生团体的一次空前盛会,宣告......
基督教中国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过程。其每个阶段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对中......
1920年代发生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一场全国规模的思想文化及政治运动。在这场席卷全国的运动中,湖南作为发展最为迅速、反应最为激烈......
20世纪初,由于中西文化的冲突、基督教会在中国的侵略以及新文化运动以来对宗教的讨论等原因,国人反宗教情绪不断升温。同时,这一时期......
1891年建立的圣约翰大学(原为1879年的圣约翰书院)与1919年建立的燕京大学都是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大学。在非基督教运动前......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非基运动发生后,作为基督教徒知识分子,马相伯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他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