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考文相关论文
命运的转折,常取决于外界一个微小的引诱或刺激。 譬如说陈省身。小时候,父亲在杭州工作,他跟着祖母待在老家嘉兴。有一年,父亲返家......
王世强有一本清代光绪二十二年(1896)铅印出版,于1907年第三次再版的代数教科书(于上世纪购自专卖旧书的“中国书店”).是由美国人......
摘 要: 从1830年第一批美国传教士来华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美国传教士为了在华传教,从事了一系列的世俗活动,这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1919年“官话和合本”的问世标志着来华传教士译者翻译圣经的高峰,而随后修订甚至重译圣经的任务摆在了中国学者面前。曾以助手身......
由美国传教士狄考文于1864年创办的登州文会馆被誉为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实验教学与仪器建设的发端.为......
《圣经》汉译问题导致的“God”汉译问题一直是困扰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的问题。狄考文作为近代来华的传教士代表对这一问题也进行......
近代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之后,各教派的中文圣经译本、地方语言的译本等层出不穷、种类繁多。用词不同的各种译本不仅造成信徒的困......
在《圣经》汉译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三次高潮,而晚清以狄考文为首的一批新教传教士及其华人助手主持翻译的《圣经》官话和合译本则......
在近代来华的传教士中,狄考文热衷于通过科学知识为基督教传播开拓道路。他一方面创办基督教学校传授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还建立科学......
19世纪,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批学校,狄考文和其创办的文会馆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传教士教育家,狄考文全面系统地批判了中国传统......
摘 要:美国教会教育家狄考文不但是教育思想家,还是教育实践家,是一位集教育思想与实践一体化的伟大教育者。狄考文在创办登州文会馆......
近代来华传教士编译出版教科书活动史略黄新宪近代来华传教士在宣传宗教教义,发展传教事业的同时,也积极介入教育活动,对教育近代化的......
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创办的登州文会馆在晚清时期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坚持不懈,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为当时的教会学校......
清末是中国学校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渡时期,当时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以《万国公报》等为主要舆论阵地,提出建立以西方教育制度......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创建于1864年的教会学校登州文会馆,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渊源颇深。文会馆实施分斋教学,具有递升性、分科类的特点,被视为分科型大......
教会学校与近代中国的师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史静寰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其教化工作开始之早,程度之高为世界瞩目。早在甲骨文时代,我们的......
<正> 教育是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传教士在这一领域的活动与其传教工作有着密切联系,也有重要区别,特别是在教育工......
近代数学在中国的普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普及工作始于学堂教学和教科书的编写。以西方数学著作和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的改造和承......
1864年狄考文夫妇抵达登州,建起蒙养学堂,后发展为登州文会馆,在40多年的经营中,向学生及登州本地百姓传授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
<正>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在鸦片战争中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手持武器的侵略者为身披教袍的传教士争得了来华活动的权利,于是,传教士以......
美国基督教来华传教士狄考文的西学译论,包括《圣经》翻译译论和科技翻译译论两个部分;其中,《圣经》翻译译论源于其翻译标准和官......
狄考文(1836-1908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1863年7月,他接受美国长老会差会的派遣,和新婚妻子从美国纽约乘坐带帆的舢板船,在太平洋......
<正> 自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在中国攫取了许多特权,其中包括在中国传教和建学校的特......
19世纪后半期,针对教会中学里是否设置英文课程问题,传教士各持立场,各有实践。以狄考文为首的一部分传教士强烈反对在教会中学里开展......
19世纪后期,狄考文在登州创办登州文会馆和博物馆,教授博物馆学课程,为我国早期教会博物馆以及高等教育学校最早开设的博物馆学课......
来华传教士中的不少人积极从事教育活动,在教育界具有较大影响。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其在近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不同看法,评......
狄考文(1835-1908)是19世纪末著名的在华教会教育家,一度成为倡导“教会应重视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与志同之士开启教会兴办教育的......
登州文会馆是由登州蒙养学堂发展而来,它从小学到中学进而发展成为大学,在19世纪下半叶的山东乃至整个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会馆......
<正>来华传教士涉及教育几乎是与他们的传教活动同时开始的,但早期由于学校数量及学生人数有限,学校多设于沿海地区或通商口岸,再......
晚清在华传教士教育团体述评王立新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活动涉及各个领域,但其“影响在教育方面最强”①。这一影响不仅表现在教......
<正> 公元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来华,开始了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历史.当时清朝还是禁教的,马礼逊来华之初,只能在广州、澳门......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创办与西方传教士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为中国早期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传教士狄考文所办的登州文会馆......
<正>说起近代以来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来华传教士是个不应绕开的话题。长期以来,他们是作为文化侵略者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其实还有一......
在更注重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今天,在已不再是“泛政治化”时代的中国,我们已不能再那么轻易地不加分析地就把所谓“文化侵略”、......
<正>三、传教士与学校音乐的制度化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教会学校的增多,对教育热心的传教士逐渐认识到各自为政的弊端,从而开......
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是十九世纪来华著名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之一,一生致力于教会教育事业,其创办的登州文会馆是近代中国教会......
《文学书官话》美国南浸信会传教士高第丕与中国学者张儒珍采用当时西洋汉语文法研究通行的教科书体例编写的一部汉语教科书,这也是......
狄考文是19世纪末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他的教育活动被学者广泛关注,但很少有人研究他的汉语观以及他为传教士学习汉语而编写的《官话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