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取向相关论文
跨国民族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起步后,经过近四十年的历程,从开始关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跨国民族现象入手,然后逐渐延伸到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始终肩负着学科建设的重任,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区别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这种以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为旨归的......
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从学科取向转为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简称“专业取向”)是目前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专业取向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元批评”是一种对文学批评的“后而上”的研究,它以文学批评实践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文学批评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关涉,对批评本......
一、考察设计(一)考察目的与内容通过此次调研,从学生角度对教师角色及其期待的教师角色进行了解,呈现出学生所期待的教师角色描述......
通过对《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 1 994— 2 0 0 3间发表的1 94 3篇学术论文进行计量分析 ,探讨了十年间我国青年学术研究的......
在回顾和梳理了"传统民居"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民居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探讨了我国传统民居研究对各学科关于乡村聚落......
毕生发展理论认为,人类各种心理过程与特征的发展呈现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作为主流思潮,该理论40多年来引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
分化与整合是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两大基本走向。以社会心理研究的不同学科取向、文化取向和方法取向做为主要线索,对当代社会心理......
本文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典型文献作了梳理和分析,挖掘了它的基本学科取向,即认知科学的一部分,认为第二语言习......
<正>新课改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将已往大一统的课程体系变为三级课程体系,但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各地学校在三级课程管理与课程实......
<正>这些年跑学校看课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校既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乐此不疲,同时又对校本课程的走向非常迷茫。乐此不疲源于开这些......
本文以社会心理研究的不同学科取向、文化取向和方法论取向做为三条主要线索,对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多元化道路和整合社会心理学的......
2006年3月,第二届全国幼儿科学教育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内容十分丰富,既有专业理论工作者的报告,也有一线教师的经验交流以及活......
施爱东在《学科界限与学术取向》一文中从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民俗学界学科取向多元化的现状、当前形势下民俗学者选择研究课题......
专业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是知识和技术含量更高的职业,从19世纪开始,美国的教育、法律、医学等领域“将专门职业与现代大学联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