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相关论文
运城这一带,真是一片很古老的土地。尧舜的传说在这里生根,周人的发祥地,据某一些学者说也在这里。这里更有全国最大的关帝庙。不过我......
1131年,南宋史学家袁枢出生于建州建安(今属福建南平),他自幼饱读诗书,尤其喜欢读史。而在诸史之中,他下功夫最多的就是《资治通鉴》,堪称......
抄襲是令人深恶痛绝的无耻行径,抄袭之人也大都因此身败名裂。但南宋时期有一个叫袁枢的人,只字未改、全文照抄了司马光《资治通鉴》......
摘 要:辛德勇先生在《制造汉武帝》中,对田余庆先生的《论轮台诏》一文及司马光在《通鉴》中对于汉武帝形象的描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关键词]读《通鉴》,邴原,《三国志》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1-0052-03 邴原是谁?......
黑格尔、马克思那个时代,关于中国历史的最系统的知识,都来自法国人冯秉正的《中国通史》。 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数以百计,只有......
我搞中国古代史研究,久已想读吕叔湘先生《标点琐议》一文,直到读到近出的《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版),才得偿宿愿。读完全文,深深感到......
提 要:宋元明时期以来,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出版业的发达,产生了诸多普及性史书,江贽《少微通鉴节要》和曾先之《十八史略》即其典型......
2010年9月。《历史的狼性征服——大唐开国的政治真相》一书的简介开始出现在各大网站上,一时间读者趋之若骛。吸引人眼球的不仅仅......
我于2004年辞职,来到张家港。 一进城,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着调。失去了原先坚实的土地,我有一种虚空感;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我没有了方向......
每个古老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这些经典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根基。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著作的新编全集——《船山全书》,由湖南岳麓书社于1996年全部出齐后,又经八年时间的修订完善,使之真正成为了船......
在卷帙浩繁的历史文化典籍中,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名传千古、闻名于世,它与《史记》并称“史......
《瞭望》第13期《脂麻通鉴·“春秋笔法”》第3栏第10行:“‘眊’了眸子说廋语”,误植为“庾语”。《孟子·离娄上》;“胸中不正,......
平水本,又称平阳本,指金、时期山西平阳(又叫平水,今西临汾)地区刻印的图书。金至世宗、章宗间,刻书业兴盛来,金灭北宋后,将北宋开......
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天咫偶闻》第162页“以余所见,如石刻铺叙宋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太平寰宇记》、《春......
古人的智慧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信息安全领域来说同样如此。回顾2011年全球信息安全领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能够帮助......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又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现象?每一个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的姓氏符号都可以与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姓氏符号联系......
《通鉴博论》是一部明初官修史书,为明太祖朱元璋之子宁王朱权奉敕所撰。朱元璋敕撰此书的目的在于垂鉴子孙,因而它只是一部通俗性......
说到《纲鉴易知录》,老一辈的人都很熟悉,这是一部一直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历史书籍。这部书是清初人编写的,要说明它的来历......
明制,凡朝廷有紧要大政事,诸如立君、继嗣、封爵、边政、国防之类,又或文武大臣缺员,必令廷臣会议,然后请旨定夺。关于事项得失可......
由龚育之、金冲及、郑惠、张海鹏等担任主编,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等单位的百余位专家经四年精心编纂而成的......
<正>《国富国穷》是一本针对世界经济史上成功和失败的重大事例写出的一部精湛的通鉴。它试图通过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破解大国兴衰......
一篇语文作文,洋洋洒洒数百字,三五个错别字已经显得很多了,同级段的学生做历史试卷,错别字比例简直是触目惊心!从教几年一直坚持......
与智慧者共晤,与思想者同行《师道》:一本承载为师者智慧和情感的读物“关注教师生存发展,弘扬校园人文情怀”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主......
《中华砚学通鉴》中说,前人论砚,有“五贵”之说,即以紫为贵、以方为贵、以人为贵、以古为贵、以有铭为贵。以紫为贵,即以端砚为贵;以方......
由程有为、鲁德政研究员主持编写、许还平研究员担任总纂的《中华通鉴·河南卷》一书,近期由中国戏剧出版社付梓,与读者见面。该书是......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基础资料的建设,扎实的资料整理工作是学科获得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健康发展也离不......
在城市史研究中,"资治"和"通鉴"本该是一对并重的关系,但是很多时候两者反而形成了悖论。在具体的城市史研究中,重视其"资治"作用,忽略其......
我不是文化问题的专家,下面我就自己有限的经验对这个主题谈一点见解。我认为经典它至少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要素。第一,具备开创性。......
【正】 由于隋朝末年的起义战争和隋王朝及地主武装的屠杀残害,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破坏,致使关东及黄河流域形成千里无烟,江淮之间......
明代后期统治基础动摇,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学者们纷纷从前朝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宋史研究进入繁荣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