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相关论文
编者按今年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他,“为一大事来”,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
人们往往将企业的盈利性与公民责任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公民在社会中,责任无处不在。企业公民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
很幸运,市教研室给了我一次机会,在全市的课题研究会上执教一节阅读课,我选定了苏教版二下《猴子种果树》一课。因为担心上课时会......
中组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在全国展开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这是一件好事。一向有些神秘的组织工作本身,也开始关注民意了。而多少年......
周扬将“教育文化”和“物质财富”并列为两大可能的历史推动力。这一判断严重背离了毛泽东对于《武训传》历史观念批判的基调。周......
“我们也想教育好孩子,就是没有办法,不知道该咋教育,这本书里面讲的问题都很实用。”近日,山东冠县免费向学生家长发放了2.4万册家庭......
武训行乞兴学、叶澄衷斥资兴学、杨斯盛毁家兴学,被称为“近世兴学三伟人”,他们舍己为人和重视教育的精神,对于党和国家号召科教......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逝世.rn陶行知去世后,除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先后为其题词外,国共两党还掀起了长达半年的追悼活动,......
有'平民教育家'之称的武训,为使更多穷苦出身的孩子不因目不识丁而受骗上当,发誓行乞办学,先后办起了三所义学。武训办学......
陶行知与武训的关系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武训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中,陶行知受到严厉、粗暴的批判。多年以来,在这个问题......
武训(1838-1896),以行乞办义学而闻名。出生于清末,在鲁西北地区以行乞为劳苦大众办义学为生。一百多年来,他的事迹广为流传,甚至搬......
1949年前,人们围绕武训展开了种种评论,武训精神得到众人的称颂和提倡。纵观这一时期关于武训的社会评论,它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一是强......
舞台上的武七是一个自然鲜活又个性独具的艺术形象,其将柔弱中的执着、卑微中的坚韧、欢笑中的苦楚与生命深处的善良和谐地凝聚于......
【正】 无论是在什么时代,儿童的数量,总是在社会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儿童问题,历来就是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鲁迅说:“童......
【陶行知——最后的圣人】我刚买了一本书,来的飞机上正在看,是《陶行知——最后的圣人》。陶行知是很多教育家的偶像,陶行知自己......
对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源于文艺界。这是建国后意识形态领域第一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史学界虽然投入批判的时间较晚,规模......
如果武训缺乏商业才能,仅仅是一个乞丐,靠乞讨所得的一点点钱资助孩子上学,那他顶多是一个好人,怎么能成就大的义学事业?在笔者看来,武训......
从1922年起,陶行知一贯推崇武训,主张学习武训精神。在1940年至1945年间,他以重庆育才学校为阵地,几乎每年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武训纪念、......
武训以一乞丐之身,积30年之艰辛,创办义学,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陶行知把武训精神归纳为一个'学'字,提出要'造成一个......
为了能让穷孩子读书识字,武训毕生以行乞的方式聚财,创办三所义学的事功,洵为感人.笔者认为,应高度评价武训的人格魅力并从历史的......
一百多年来,对武训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今天,我们应当用全面的科学的观点,认真总结对武训评价中的历......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上世纪末近20年的时间,对武训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1980年《齐鲁学刊》第四期发表张经济《希望给武......
武训平民教育思想包括:接受识字教育,改变穷人受欺的命运,是教育信念;让穷孩子能有学上,是教育目的;真诚,是教育方法;持之以恒,是......
武训问题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引人注目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以来,武训与电影《武训传》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肯定、批判与再评价的历史发展过......
晚清时期山东堂邑县乡民武训四处行乞,办了三处义学.清政府为他赐匾立祠,钦封义学正.民国改元后,蔡元培、陶行之等教育家对武训兴......
武训是清末一位热心教育的义丐,其人其事本是十分简单清楚的。然在武训过世后的百年里,不同的时空语境下,后人对武训形象的认知与......
"千古奇丐"武训怀着对贫苦大众的仁爱,数十年如一日行乞兴办义学;"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70多年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他们将......
“改造百万个乡村”1944年夏日的一天,陶行知为宣传以行乞化缘办学校的武训,曾约见孙瑜,送给他一本《武训先生画传》,希望有机会的......
批判武训和电影《武训传》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亲自发动的一场政治文化运动。笔者在分析新中国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基......
武训“兴学于未废科举之时”,实属近代教育之先驱。他兴义学的实质是让学校的大门向城乡社会低层子弟开放,其对兴义学事业的执着的......
1951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文坛上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即毛泽东亲自下令对电影《武训传》展开大规模批判,导致对中国新文化的整体格局的......
对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源于文艺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意识形态领域第一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史学界虽然投入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