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教育相关论文
民国时期美育教育被视为救民、救国的重要路径.美育教育的内容被放置于美术院校、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的育中,以图案和手工教育等......
1912年中华民国一成立,孙中山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随后,教育部便明文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 1946年......
民国是一个“西学东渐”的时代,教育舞台的大幕徐徐拉开,百家争鸣,弥散着各异的声音,共同奏响民国教育历史的曲音。现在,张兴龙先生所著......
如今学生穿校服已经非常普遍。殊不知,100多年前,中国女子才有了穿校服的机会。民国教育繁荣,学生服应运而生。而女生装束的变迁,代表......
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曾用《童年往事》等一系列作品,诠释了这样一个命题:所谓最好的时光,其实是指一种不再回返的“幸福之感”。正......
朱家骅是著名的民国教育家、地质学家、国民党党务活动家,他虽然未在外交部门正式任职,但却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参与者和民间外交的积极......
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国画作品选...
在对我们国家的现代文学史加以研究的内容当中,对于民国文学教育相关内容的研究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在重写文学史中形成......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历程,承接于受注重宏大叙事的欧洲经典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始,延续至侧重实际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杜威的实用主......
现代国家观念的诞生在近代史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其在教育方面的表现也是多种因素互动促成的结果。晚清时......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别离,作为教师,我对此体会尤深.每到毕业季节,校园罩吟唱最多的,是一首叫的骊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中国人留学之风始于自强运动之时。洋务运动之先驱为求引进西方先进知识科技,补中国之不足,一面广建译馆、兴办实业、招揽西方人才,另......
1934-1949年,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学研究院所的补助政策主要是对其基础设施、学术研究、研究生奖助金和津贴等几个方面的补助。分......
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主要包括发行交换学术刊物、译介国外学者著述、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出国学术考察、聘用国外知......
李宗刚新著《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是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阶段性成果。作者......
在人类文化中,幸福就像一个密码,它唤醒所有的此刻,打开所有的梦想。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幸福在哪里。我们固执地以为,幸福是风雨......
在近年来的“民国热”中,民国大学也逐渐被神化。有人称民国是中国大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诸如政府尊师重道、教育自由独立、教授待遇优......
每天写日记一篇、每天吃开水五大碗和豆浆一大碗、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时、每天看本埠和外埠报各一份、每年和国内外小朋友通信12封......
最近属意拜读了国学大师钱穆的《文化与教育》,此书为钱先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为抗战时期)关于中国文化与教育诸问题的专论及演讲......
我国《宪法》和《教育法》等有关法律确认了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从而确立了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组成部分中的地位.1982年12月,......
1930年中英两国达成协议,将英国退还的庚款为基金投资兴办实业,再以其所得利息资助教育事业。举办九届留英考试,培养193名各学科的专......
【正】我相信,学生的形象,即学校的形象,即教育的形象。有时,这样的"形象观察与评价"可能比那些量化的指标、数据什么的还来得真实......
教育是什么?在今天一般中国人的眼中,其实“教育”只被理解成一个字:只有“教”,没有“育”。“育”是什么?我们可以联想到孕育、哺育、......
【正】我是从事历史研究的人,但我所理解的历史和别人所理解的可能不太一样。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里,很多时候"历史"是被看作是"过......
好的教育都是相通的,坏的教育则各有各的坏法。毫无疑问,民国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但它却是追求完美的教育。 爱因斯坦认为:“在人生......
民国时期,西方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了许多教会大学,这些大学为了生存和发展,成功地进行了由宣扬基督教到教育为本的角色转型。它们在办......
清末民初,随着甲午战争的催化和戊戌变法的激荡,在教育界掀起了一个新的教育思潮"军国民教育",主张对全国学生和全体国民实行尚武教......
张礼永博士所著的《民国教育社团研究》作为“民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的一种,秉持“学术价值和现实需求两个维度的高度契合”的......
在中国现代文学关于民国教育的文学想象与文学书写中,叶圣陶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是无法绕开的一部重要作品。叶圣陶正是通过《倪......
现在来理解民国的教育,我们知道那个时候有战乱,有动荡,但是它的教育是相对成功的,因为那个时代教师得到了尊重,学校得到了尊重。那个时......
1909年,清学部奏定颁布了《视学官章程》,此章程是近代针对教育视导颁布的第一个文件,标志着中国视学的初步建立。山西也响应清政......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设置了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机构,设计了边疆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对于少数民族考生,大学招生采取保送的方式,蒙藏......
1923年制定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中,新派知识分子首创略读课程。略读课程教育理念来源于胡适,课程原型来源于周予同,后经阮真......
1922年确立了国文课以白话文为主导的方针之后,白话文与文言文曾经处于二元对立的状态。于是,调和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紧张关系的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辟了中国政治文化的新时代。对于最能体现新文化精神的元典——《新青年》的研究,自民国以来就颇受重视,研究成果也......
1917年8月,时年26岁的胡适结束了7年留美生涯,受聘北京大学文科教授,负责中国哲学和英文修辞学的课程。入职1个多月,这位曾尝尽留学辛......
由民国时期教育家董渭川关于"学校社会化"的思想,深度思考基础教育定位、教师社会角色等问题。发挥学校作为社会文化中心的作用,是......
革命与教育几乎与生俱来。辛亥革命之后教育与革命的关系变得复杂和紧张。在革命第一、教育其次的理念下,孙中山革命内容秩序在破......
期刊
兴起于30年代的民国教育电影,是对20年代商业化、娱乐化的民国电影生态的调整。当时的国民政府通过设立相关部门举办各类活动,成立......
本文主要以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理念为例,在他就任北京大学期间,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其成为当时全国的一流学府。蔡元培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