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识别相关论文
本课题是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研究室2009年委托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实施的,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民族识别标准收集、分析和比......
靖州“三锹”的多声部民歌,早已为人们所关注。自五十年代初,不少专家学者相继深入烂泥冲(今新街)考察,为多达四个声部的民歌赞叹......
《中国人的族群认同——四个回族社区的人类学研究》是美国人类学家杜磊(Dru C.Gladney)撰写的一部研究中国回族的学术专著,其以人......
回族服饰通过本身的系统将象征符号与文化意义结合起来并使意义符号化,尤其是其服饰对宗教的认同要远远胜过对语言系属和族源历史......
本文以20世纪50年代广西壮族识别中的傣人、陇人和偏人三类群体为研究对象,旨在对这些特殊群体的族源、社会结构、社会地位及身份......
卢旺达曾经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进行过民族识别并在身份文件上明确登记公民民族身份的国家之一。比利时殖民当局1933年在卢旺达进行......
民族内部不同支系对所属民族的认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支系那马人的语言、艺术形......
族群性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活动中日益突出的重要性使族群性研究成为当今人类学界的热门话题。族群性研究涉及到族群、族群性、族......
近来有关“人们群体”(groupofpeople)的术语混乱在ethnicgroup、ethnicity、nation和“民族”、“族群”、“国家”这两组术语相互关联的方式问题上 ,说汉语的和说英语的人......
<正>20世纪下半叶,随着中国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歌舞作为"民族"身份的表征进入大众视野。民族舞坛异彩纷呈,各民族都涌现出了本族......
民族学/人类学这门学科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先后有一大批海内外的民族学/人类学家深入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和学......
海内外研究中国家族制度的学者往往要参考一本叫做TheGoldenWing(《金翅》)的书。该书在本世纪四十年代曾以英文版首次面世。大概......
漾濞最古老的民族是彝族,其先民早在两汉时期就在境内游牧和农耕,史称“嶲、昆明”。唐代称“乌蛮”、“乌蛮别种”,是南诏国的主......
按时间线索概述林耀华先生的西南民族研究成果,兼及20世纪50年代林先生负责的云南民族识别和他参与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
王明珂《民族与国民在边疆:以历史语言研究所早期民族考察为例的探讨》一文触及一个重要议题,即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最重要、最紧迫的......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曾将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的人口普查与中国的民族识别进行对比,认为二者均是建立在“分类学......
本文力图以河南邓州“台湾村”田野资料为基础做出实证研究,采用历史记忆的视角,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明末清初的移民村落“台湾......
“我不是苗族,我是毕兹卡(土家族),我说的语言与苗族和其他民族都不同.”1950年9月28日,来自湖南湘西的姑娘——田心桃作为苗族代......
【摘要】20世纪50年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的改革既有共性,又由于云南各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独特性而具有......
讲新中国肇始初期,民族高校产生的一则故事.rn上世纪50年代初,因进军民族地区解放、剿匪;继而为民族识别的社会语言调查等事有急需......
云南省永胜县六德傈僳族彝族乡居住着5000人左右的他留人,在上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时确定为彝族.他留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有其自......
他留人,自称“他鲁”或“他鲁苏”(他留语“苏”为人的意思),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通用的文字,只有少数“铎系”(他留人的祭司)专用......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现代国家,新中国自成立伊始,为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中央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最终由国家认定了55......
前言:克木人是我国正在进行民族识别的族群之一,也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族体,目前国内克木人人口约3300人,主要分布在中缅、中老边境......
(革)家是古老的狩猎部落,被誉为最后的“弓箭部落”.弓和箭是(革)家的族徽.弓箭崇拜和太阳崇拜是(革)家稳定的文化心理特征,是(革)......
民族识别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的一项由政府主导、民族学工作者研究调查和各个部落、部族参与的大规模甄别性质实践活动,具有......
自1949年以来,中国参照苏联模式建成一个“多民族国家”,在50年代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政府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各地调查,最后正式......
近几年来伴随着对中国民族政策的全面反思,民族识别成为其中一个争议焦点。鉴于前苏联、中国、前南斯拉夫、越南等国都同为社会主......
中国自19世纪50年代开展民族识别工作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果。但就身处于西南边陲的贵州省而言,虽然也在民族识别工作的进程......
四川省攀枝花米易境内的尼罗人,虽然与彝族杂居在一起,风俗与生活方式也有相近之处,历史上尼罗人却从不与彝族通婚,语言也不相通,尼罗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学者对新中国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展开质疑,认为中国56个民族的确认过程充满了政治性,识别标准按照精英......
近来美国学者郝瑞(Srvan Harrell)以四川攀枝花几个彝族支系为例,为中国彝族的认同提出质疑,认为这不符合"族群"的概念.因此彝族的......
畲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广东是畲族较早的聚居地区.广东省畲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
【正】 (一) 解放以前,由于反动统治阶级长期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使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杂居和散居的一些地方,保留着许多......
【正】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贵州是多民族省份。解放前,我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向来没有进行过认真的识别和鉴定。如辛亥革命时......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同志是在这个伟大历史转折中起着极为重要决策作用的党和国......
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逐渐成为多民族国家建设的价值基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多民族国家建设过程的价值重构。民主共和......
秘境家园这期要介绍的书,正是徐冶所著的《横断山的眼睛——镜头下的西南边地人家》,出版于2006年,至今10年。《横断山的眼睛》是......
我国的民族识别理论始终坚持以斯大林的经典定义为指导,但在实践中多采取灵活的识别政策,将许多原本分散的群体重新聚拢为民族共同体......
采用自组织理论视角对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民族体系可以抽象为一个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民族......
中国学者对壮族认同进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已有研究成果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壮族汉化与壮族"汉裔"情结研究......
2006年中央电视台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首次新增了原生态唱法,很多少数民族选手在比赛中大放异彩,这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透过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