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和相关论文
潘新和是当代语文教育名家,他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长期的教育实践,对语文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已有相关论著和教材10余部,报刊......
一、什么是“言语秘妙”?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认为“言语秘妙就是语言运用中最富创造性的地方,作者巧妙地表现出他人难以言喻的特征......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3、4两期发表了潘新和、郑秉成两位先生关于作文教学的系列文章,思想锐利新颖,分析鞭辟人里,不乏石破天惊之语......
潘新和教授的《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一文,将传统的“议论文三要素”的观点几乎全盘否定,认为“议论文三要素”的认识是错误......
近年来,在潘新和教授的“写作本位”理念指导下,笔者依托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创造性的言说表现形式和文本进行更深层的对话,力求把课......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潘新和教授强调,在语文教育中,阅读独立目的论是站不住脚的。管建刚老师指向写作的阅......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源于三点构想。一、文体特殊,需依体而教潘新和教授说:“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斜塔上的实验》是学生......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问及我的“语文梦”,我当时的脑子里扑棱棱蹦出来的几个词就是:“美感”“欢乐”和“生机”。我一直很珍视这......
语文的诗情与理性,这是近年来语文教育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有道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缺乏对语文教育的深切体认,语文教学的......
一潘新和先生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我感激他,敬重他。作为起点低(第一学历“中师”)、底子薄(无一篇文章在C刊发表)、超大龄(年过不惑)的......
《语文教学通讯》(2015.05B)登载了李华平教授《阅读不是写作的附庸——兼评潘新和“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此文对潘新和教授的“写......
潘新和教授说:学生言语生命的生长,是一个自为到自觉的过程。在向着“自觉”的途中,往往需要适时的唤醒和点化。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
相比于温儒敏、孙绍振两位先生,潘新和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和研究涉足时间最早,涉及范围最广,浸润程度最深。孙绍振先生研究高考语文......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反映的正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审美诉求和艺术渴望。在海德格......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现代写作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潘新和的《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填补了我国写作学科"史"的空白。这一拓荒性的史学著作充满智性的光......
阅读是人类必须终身培育的核心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针对目前阅读课堂教学低效、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等问题,本文对潘新和的语......
潘新和先生的写作教学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教学理念,关注写作教学中学生这一主体的重要地位。潘新和......
潘新和认为母语写作教学有先天的优越条件,写作应该追求“生命”的境界,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观就是表现言语生命的个性、追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