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动词相关论文
词汇语义学的各种主流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词义的非隐喻扩展致因,而鲍查德的语言符号理论却能阐述跨语言视角下语义不对称的机理,并且......
动词是语言中最为复杂的词类之一。因其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动词活跃在语法、语义、语用等不同角度的语言研究中。而移动动词是动词范......
语义研究中,相对名词和介词而言,动词意义的系统性研究较为薄弱。究其具体原因,主要是由于动词意义不稳定性造成的。英语中的移动动词......
在语义学研究的三部分:语音、词汇及语义中,意义一直是没有被很好研究的部分。同时,语义研究中,相对名词和介词而言,动词意义的系统性研......
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成一门新的学科——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对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提出了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观点。近20多年来......
本文以Talmy的移动动词类型学理论为基础,对英汉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旨在阐明汉语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所反映的典型类......
本文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对表示移动动词起点的格助词ヲ和カラ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为日语学习者掌握这个知识点、进一......
空间范畴理论认为,德语中表达移动的动词按照运动的起始点可以分成I、V两类,分别以gehen和kommen最为典型。在语义上,它们既可以作......
一些非移动动词经常转化词义,用来表示移动的含义。究其原因,是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方式导致了移动的产生,并在构式的作用下实现了......
本文以韩语移动动词“가다/오다”为中心,通过整理分析其语法化现象,从四个方面提出韩语移动动词语法化的形成动因。(1)语法化是人......
日语中存在大量惯用句,其中与人体部位有关的惯用句更是数不胜数,但是从应用移动动词角度来分析的前例还为数不多。把移动动词「お......
分析了移动动词前的「て」与「に」的用法。指出「て」也可用于表示目的,并指出它与「に」用来表示目的的时二者联系与区别。......
期刊
释义是词典的核心。词条在大多数英语词典中按字母的顺序进行编排,这使得同一范畴的词汇分布在词典的各个角落,学习者很难发现词汇......
<正> 在组成语言学的三大基本部分一语音、语法、语义之中,语义体系的成立较晚。因为语义与另外两者相比,显得更为复杂,它不但属于......
在汉语和韩语中,属于不及物动词(自动词)的移动动词带处所宾语的现象很常见,如汉语的“跑四川”、“走山路”,韩语的“”、“”等。论文......
一词多义作为重要的语言现象,吸引着来自结构主义学派和认知语言学派等各个学派的关注。传统语义学的语义成分分析、语义场等理论......
简化关系从句(RRC)造成的花园路径效应与动词词汇类型有关。本文以英语中"移动动词+介词短语"为例,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不同类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
本文以移动事件语言类型框架和概念迁移假说为理论基础,以日语移动复合动词为中心,从识别语际影响的3类证据出发,通过分析移动动词......
本文在认知识解理论下,以英汉语中移动动词的方向词化为研究目标,在英国国家语料库、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及现代汉语语料库为主要佐证......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本文以Talmy框架语言类型理论为切入点,以移动动词基本语义要素"路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类型、形式体现、功能及语用灵活度等方......
对运动事件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移动"又是运动事件的核心概念,其词汇化形式是移动动词。大多数移动动词不仅表示......
意义和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向来是语言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广义上来讲,从语言的意义到形式的转化过程,便是语言的词汇化过程。......
在日语中,「連语」是一个表示命名意义的合成单位,通常是由两个到三个具有命名意义的单词组成,其中一个是中心词,另一个单词依偎着它对......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语言结构中很多功能词可以由实词演变过来。本文旨在研究西班牙语移动动词(ir,venir和andar)的语法化动因......
本文以Talmy提出的移动动词类型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语料调查,对英汉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英汉样本中移动动词......
本研究通过对比考察汉日移动表达方式,明确了汉日在移动动词的系统位置和起点表达方式这两方面的异同。首先,通过"路径表达方式"的......
<正>人类无论是谁都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器官来把握外界,所以把自己当做做事、说话的原点是理所当然的事,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就......
运动是人类生活中最早,最基本,最广泛的经验之一。本文拟在美国认知语义学家LeonardTalmy提出的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理论框架内,采......
隐喻的翻译与概念意义的重新构建密切相关。本文以英汉词典为语料,对移动动词情感隐喻的翻译进行了分析。英汉共有的情感物质化隐喻......
本文重点探讨"移动样态动词+处所宾语"的语义功能。当场所指代其"内容物"时,移动的目标就是场所中的"内容物"。主体通过移动达到目......
汉语移动动词"来/去"的使用受表达者何时在何地这一因素影响较大,日语移动动词"行く/来る"的使用受移动主体人称的影响较大。汉语......
本文分析了日汉语中路径移动动词在表达动作、变化、状态时的用法的同时,揭示了二者的异同,并进一步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探讨了日语......
在移动动词语义成分中 ,既有表示“移动”这一行为的客观特征的成份 ,又有表示方向意义的成份。表示方向的意义既可以表示向 (或离......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以Talmy的运动事件框架理论为基础,试图探讨英汉运动事件中关于移动动词“走”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的相同......
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成一门新的学科——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对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提出了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观点。近20多年来......
移动动词“行く”“来る”作为表示动作的基本动词,无论在母语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中都出现较早。作为本动词,除了表示“物理性移动......
本文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语义学为统一的理论框架、采用其相关的研究方法对日汉语的垂直轴上的移动动词“アガル......
本文以世界名著《雾都孤儿》日译本和中译本中的移动动词「来ゐ/行く」和"来/去"为考察对象,重点对用例中表现出的观察事物的角度......
动词与「を」格名词的语义关系纷繁复杂。我们认为,「を」之所以能表示多个语义关系,是因为「を」的本义始终贯穿于各个语义关系之......
Talmy的运动事件框架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此尝试运用该理论比较分析《葬花吟》的三个英译文中的运动事件框架表达,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