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形而上学相关论文
《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以下简称《奠基》)是了解和把握康德伦理学的基础之作,在康德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随着启蒙运......
主持人弁言:康德把针对存有之物的自然哲学称为理论哲学,而把针对应当存有之物的道德哲学称为实践哲学。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一书......
外国哲学:两本不同的《西方哲学史》和一本《哲学史教程》 第一本《西方哲学史》的作者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
本文集中讨论了金谷治和罗丹(Dan Robins)对《荀子·性恶篇》真伪的质疑。作者认为,金谷治的“苟子性朴说”混淆了“朴”字的两种......
康德既提出了应当把我们的义务认作上帝的命令,同时又反对从神的意志导出道德的神学意义上的他律观念,在本文中将探讨这两种观点如......
受西方哲学影响,我们往往从认识论角度来解释荀子的"心"概念及天人关系,"天"被还原为自然意义上的存在,"心"则被判定为具有道德能......
康德道义论虽然反对幸福论意义下的质料的实践原则,贬低感性质料;但他同时也强调另外一种形式的质料,即理性的质料。因此,在康德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性学术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而上学的缺位。对终极意义与超越世界的追思往往让位于感性经验的诉求和生活世......
交互主体性是胡塞尔后期思想—发生现象学的核心话题.胡塞尔在这里主要探讨的就是交互主体性的可能性以及他们的先验功能,也就是先......
康德的哲学思想对整个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基础却定义模糊.本文对道德形而上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作简要......
牟宗三先生为新儒家的代表,融贯中西,彻法源底、会通儒释道三家义理,以“良知”为核心范畴,借助康德哲学为理论建构的提供活动平台,以儒......
本文分析了康德针对知识上的独断论、怀疑论和价值上的狂热与相对主义所做的理性批判工作,阐明了康德对实践法则的分析和纯粹实践......
在18世纪的多数思想家为科技理性摇旗呐喊、倡导人类要充分享用一切文明成果时,卢梭即从人生存的角度对科学和艺术进行反思.卢梭先......
主持人弁言:康德把针对存有之物的自然哲学称为理论哲学,而把针对应当存有之物的道德哲学称为实践哲学。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
对文艺功能或价值的看法是卢梭人的哲学在艺术领域的集中体现。从历史的、美学的角度探讨卢梭的文艺价值观,有助于澄清在不同语境......
康德的自由意志理论是独具特色的,它综合了自由,自律和实践理性的概念.而自由意志在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建构中起到了地基的作用,也......
一般来说,伦理学研究有三个层次:一是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二是道德哲学研究;三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分型研究主......
本文旨在论述康德的法权学说在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中的位置,尤其是在他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位置。在目前康德学界,有关该问题存在......
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里面,康德提出了关于道德法则的概念,尝试通过对道德法则的三个层次的建构能建立人类所有行为的道德评判标......
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强大与否的,不是器物制造,而是精神上的崇高,信仰上的纯正,文明进步的程度。力量的强大,蕴含在国家民族文化中,......
伦理道德是一种理性,是关于善的价值理性,这是道德体系的重要形而上学前提之一。但是,道德形而上学体系如果仅滞留于此,那它便只能......
道德形而上学构成康德哲学学理部分的主体,其中包括他的道德哲学和法权哲学。法权哲学即政治哲学,是康德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作者......
为了解释财产权的起源,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中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相关理论并选择了诉诸许可法,这使之既不同于格老秀斯式的契约财......
本文以帛书《易传》比对《论语》中关涉《周易》的章节,从而确定这些章节是属于孔子晚年所说的话。此外,从帛书《易传》所见的哲理,显......
荀子之“勇”,学界鲜有论述。“勇”作为一种道德能力与实现自我的道德驱动力,其内涵与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相关涉。“勇”一方面具......
康德为解决理性运用中的统一问题,依据逻辑确定实践理性具有优先地位;牟宗三则依据中国传统资源认为德行优先于知识.对两者进行比......
“圣”的理念,在儒家关于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终极关怀之视野中,乃是关于中国古典道德形而上学之基础主体论的中心话题之一。他们从“从......
“圣”的理念,在儒家关于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终极关怀之视野中,乃是关于中国古典道德形而上学之基础主体论的中心话题之一。他们从“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刘悦笛在2015年10月28日的《光明日报》中撰文谈“儒家‘情理结构’的哲学价值”,文章指出,在儒家看来......
康德立足于普通人的道德意识而抽象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由此派生出三种表达方式,把道德意识逐步引向自由意志的自我立法,使得行动......
《易传》中的天兼备自然和道德的含义,作为自然之天它具备创生万物的意义,作为道德之天,它趸人道的根源。这种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天人......
作为古典哲学的核心和基础——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它曾经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现代反形而上学家们把传统形而上学看作是......
康德哲学的主旨是限定科学为信仰留下地盘从而建立道德形而上学,笔者认为康德建立道德形而上学采取了理性批判、划界、逻辑分析、......
“性与天道”问题是宋代理学奠基者们所致力探讨的核心问题。在“性与天道”的探讨中,张载与吕大临以性善之性亦即仁义之性为中介将......
青年马克思的道德哲学受到康德伦理学的强烈影响,但马克思自由概念的提出,使马克思实现了对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的真正超越。马克思......
朱熹在构建道德形而上学的时候,以道德之理作为世界的本质。但朱熹也必须解释现实世界中恶产生的原因。由此朱子将恶归为气而与理相......
18世纪下半叶,当以感性论为依据的目的论伦理学正风靡莱茵河西岸的时候,年逾花甲的"哥尼斯贝格哲人"康德在其先验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牟宗三建立的道德形而上学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提出"知体明觉开知性"命题而指出道德主体"必需"转为知性主体;运用"一心开二门"的间架......
康德的道德哲学从超验的角度研究道德的价值依据,进行道德形而上学的论证,作为前提,理性的批判成为必然。通过理性的批判,康德划定了理......
本文以为,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以下简称《奠基》)第三章的主要工作是确证作为道德的最高原则的定言命令的客观实在性。康德......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是一个一致的概念,它分为先验的部分和学说的部分;其中,前者确立自由及其原则,后者是以之为基础对作为人的义务......
文章认为<老子>从"道"出发,构建起一个包含"道"形上学、道德形上学、言语形上学和政治形上学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主题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