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之悲相关论文
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于别样构思中传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能较好地呈现宋词的艺术魅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和意象,理......
九月,星光灿烂,烽火连天。 考瑞·斯平克斯、米格尔·科托、奥斯卡·德拉·霍亚、詹姆斯·托尼、罗伊·琼斯……诸多勇士以接力的......
“柳”意象是姜夔词中频繁出现的文学意象,对“柳”意象的文学书写,集中体现了姜夔词精湛的表现艺术。文章从人柳互比、联想与想象......
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
1.元代文坛涌现了众多优秀的剧作家及大量优秀的剧作,你知道元代著名的“四大爱情剧”是什么吗?( ) A.《拜月亭》《西厢记》《墙头......
南朝乐府有《铜雀台》与《长安道》《洛阳道》诗,其中出现了朦胧的怀古意识.《铜雀台》诗从对铜雀伎的同情出发,追述了曹操的功业......
“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群文阅读不应是单篇阅读的叠加,而应是深度思维的生成.本文以《扬州慢》中“黍离之悲”的探究为例,从阅读......
张炎的艳情词之所以能突破前人藩篱,除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因素及“转益多师”博采众家所长外,也得益于国破家亡给他带来的深入骨髓的......
《元诗选》癸集共收录“金宋遗老”160人。这些遗民诗人虽然经历不同,但由于他们誓不与元廷为伍,而和当时的仕宦类诗人相区别。在......
意象是中国文化里首创的一个美学范畴,意象的古义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古人对于意象的运用早已得心应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也不能再次落后。只有迎头赶上,把国家建设好,才是唯一的出路。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
陈洵是清末民初岭南著名词人,临桂词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不仅和况周颐并称,而且和黄节诗歌对举传世。他一生布衣,未曾居庙堂之高,但......
姜夔词受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大有<黍离>之悲.所谓<黍离>之悲,即是家国之恨,悲悼之哀,兴亡之叹,时事之思,这种悲天悯人......
作为一部记述北魏时期洛阳寺庙兴亡史的著作,《洛阳伽蓝记》收录了大量故实,全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洛阳城内的方方面面。这些故实具......
曹勋为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一生中有过3次出使金国的经历,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其使金词虽数量不多,却真实抒发了......
宋末词人张玉田的《山中白云词》以黍离之悲的主题,清空骚雅的风格,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玉田体”,这也使得玉田区别于其他宋际遗民词家......
湖州历来词作兴盛,尤以周密、赵孟頫两个典型为代表。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了深深的黍离之悲。而其表现方式是通过对湖州前代先贤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本设计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着眼于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
《扬州慢》是中学教材中一篇重要的诗词选文,其情感教育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从语文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作品"黍离之悲"的感......
王朝更迭之际往往是黍离主题迅速发展之时。处于梁末战乱时期的庾信,在历经两次大乱,流寓北朝后,一再地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侯景之乱......
历经李清照、辛弃疾、姜夔三大词人的不断创新之后,南宋词中的"思妇"形象有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一是黍离之悲的融入,思妇心头不再是......
姜夔词清空峭拔 ,幽邃秀美 ,音律和谐精密。于南宋词坛别开家门 ,影响深远。本词采用今昔交织、对比反衬及虚笔勾勒等手法 ,善于化......
<正>姜夔的《扬州慢》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一篇,笔者执教过三次,每教一遍,都会对新课程的理解增加一分......
蒋捷是南宋遗民中词名盛极的词人 ,名列“宋末四大家”。但历来对此研究较少 ,且少有公允之辞。本文认为 ,蒋捷词博采众家之长 ,运......
花间词人大多描写旷男怨女风花雪月的缠绵相思,但也有一部分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心灰意懒之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抒写亡国破家......
文学作为人学,同人类的情感基型一样,具有多种母题,而“物是人非”的审美母题便是其中的一个。在唐宋词中,这一母题又主要通过多个......
亡国之痛,黍离之悲,是我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在经历世易时改的巨大历史变迁之后所生发的一种特定民族心理。靖康之难, 宋室南渡,宋元......
【教材分析】《扬州慢》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的一篇文章,作......
宋元易代之际,家铉翁作为祈请使,被元朝羁縻北方十九年,南归时已年逾八十。今存其创作几乎全作于羁北期间,以抒发故乡之思、故国之......
徐灿是继南宋李清照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女性词人。她的《拙政园诗馀》在清初词坛佼佼不群,在中国女性文学序列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
<正> 《扬州慢》是姜夔词中的名作。我所看到的十几个选本中都选了这首词,并一致认为词中有“黍离之悲”,有家国残破之痛.表现出词......
<正>说起南宋词,人们会以"极其工,极其变"来评价。这种说法,源自清人朱彝尊,他在《词综发凡》中指出"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
<正>《扬州慢》是南宋词宗姜夔感怀国事之词,他借助清冷的意象,营造悲凉的意境,抒发"黍离之悲",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此词,仿佛看见......
绝美名优之景二十四桥,仍在曾经绝世繁华的淮左名都中,但只是凄怆地述说着故国黍离难舍的深情,名景尚犹如此,人何以堪?南宋时期,11......
<正>阅读提示表达技巧的鉴赏,历来是古代诗歌阅读题的难点所在。一方面是由于"表达技巧"名称不一,范围宽泛,术语众多,不易把握;另......
姜夔,南宋后期词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词作《扬州慢》描绘了战乱后扬州的凄凉景象,寄托了作者的哀思,格调清雅,韵味深长。基于此,从分......
文章认为,通过诵读法,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中,让学生找到诗歌中的意象。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可以让学生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中,......
<正>姜夔(1152—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一生浪迹江湖,不曾入仕,布衣终身。他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常自谱......
死亡母题的出现是早期人类对线性时间有了认识并意识到人必有一死的"向死而思"的产物,是死亡意识的感性显现。人类对死亡的表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