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阅读教学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生活处处皆语文”,现代教学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师,局限于校园,而要把教学的视野拓展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当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在人生的经历中学习语文。现行小学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我们理应加强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阅读教学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阅读教学,让生活融入阅读教学。
  一、网络资源让阅读课堂更开放
  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宽泛、开放,学生也会觉得更有趣,更乐于接受。借助互联网,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可以丰富学习内容,使书本知识具体化。我在教学《田园诗情》这一课时,考虑到课文所描绘的是荷兰的异国风情,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积累较少,需要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感官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因此,在导入阶段,我就让学生欣赏多媒体映示的画面:画面中有运河、草原、郁金香、奶牛、骏马、长毛山羊、灯塔……同时,配以清远悠闲的音乐。学生在享受音像带来的美妙感受之余,也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的田园风光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给了学生以美的享受。传统教学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报纸、杂志,这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有局限性的,而网络信息量大,有利于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田园诗情》一课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荷兰为什么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它还被称为什么之国?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来研究。学生通过查找网络,搜索到了荷兰的很多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选择,在小组里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些答案有文字有图片。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也使阅读课堂变得更加开放。
  二、影视资源让阅读课堂更有趣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电影电视,这其中一些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只要教师给予合理地引导,学生能从电视节目中学到很多,比如,新闻类的节目可以使学生的语言更加规范标准;动画电影情节很曲折,学生们可以将动画片中的情节结构和课文中的叙述方式作对比;一些闯关类的竞技节目可以使学生们知道坚持才能获得成功……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把这些闯关规则引人到课堂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比如,在课文学习中,我创设了很多关卡,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开展读书“闯关”活动: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座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每闯一关得一面小旗。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苏教版教材中有一些课文选自名著,比如说《三顾茅庐》一文,课文中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时,张飞说要用一条绳子去把他给捆来,刘备当时就批评了他。在课堂上我播放了动画片和电视剧两个版本的《三顾茅庐》让同学们欣赏,在观看中,同学们通过张飞、刘备在去请诸葛亮的不同表现中,掌握了他们的性格特征,从而体会到刘备求贤若渴和对贤才的尊重。这就是视听媒介所创设的情境,推动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并加深领会了课文的内涵。
  三、广泛读书让阅读课堂更厚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样的表述为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所以,我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历史和人生,提升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我们班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学习习惯。由于图书资源不够丰富,我号召同学们拿出自己读过的好书,建立班级图书角。全班每读完一本新书组织一次读书会,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看书阅读质疑的兴趣,通过讨论把他们的视角从文本引向社会。每学期我还组织一些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定期给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促进学生多读书。近一学期,我们班学生在开展的读书活动中,阅读了《草房子》《三国演义》《夏洛的网》等书籍,从成长伴读中获取了语文知识和人生哲理,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在上《三顾茅庐》这一课时,我认为如果仅停留在课文的教学中,学生是无法受到祖国优秀文化资源的熏陶的,所以课前一个月我就布置了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在教学中我有意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三国人物众多,你是怎样理清这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的?学生在认真思考后,都说出了自己的办法,比如说记回目,画人物关系图等,为了降低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我对如何画好人物关系图作了一些指导,当学生读完《三国演义》后,纷纷展示他们画的图,我知道他们已经被名著吸引了。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玩游戏。循序渐进,读通课文  1.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故事,题目叫——《北风和小鱼》(注意纠正“北”和“风”的读音)。  2.瞧,小鱼来了,它们吐了好多小泡泡,你认识吗?  (1)(出示:颜色梧桐树躲进浮出水面知道)  (2)啊,这儿有两个大泡泡,谁认识?(出示: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指名读)  (3)你见过“鹅毛大雪”吗?想不想看一看?(视频映示:大雪飘飞)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让我们感觉雪下
一、在品读咀嚼中感受语言的趣味性  师:科普性说明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深奥的科学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大自然的文字》这篇课文,不仅内容生动有趣,它的语言也很丰富,好好读一读,把你觉得有趣的词句l画下来,并细细体会一下。  (生读书,圈画相关的词句)  师: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有趣呢?  生:我觉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这句话有趣,仿佛星星和石子也变得有生
板书的意义和作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尽人皆晓。板书像而镜子,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如果经常把自己课堂上的板书作为自己教学的镜子照一照,必然会有好处的。板书不是孤立的,以一篇教材的整个教学过程来说,从备课时的设计到课堂上的呈现、书写,牵涉到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仅从上课时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角度,说“四点”看法——  ●书写时身子左侧一点,别挡住学生的视线  我们不妨先看一幅漫画: 
一、导入课文。感受主要内容  1.齐读课题——《少年王冕》。  2.同学们初读课文,就喜欢上了这位少年。这篇课文写了王冕七岁到十八岁的12年艰辛成长历程。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看看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件事、是怎样写出他的美德的?  3.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每件事的内容,概括每件事的要点,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给每件事编写小标题。  4.交流小标题,说说自己编拟小标题的思考(辍学放牛、放牛自学、放牛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语文教育走向日常生活?一、教学内容:源头活水,开发校本课程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已经越来
课堂板演在现代教育媒体以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等见长的今天,越来越为大家所忽略和轻视。目前,课堂板演在数学学科几乎堂堂课用,而在语文学科,尤其在高年级语文学习中已无一席之地。殊不知,恰当地运用课堂板演,也能优化教学。举例如下:  【案例1】教《黄果树瀑布》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一句,写得好在哪里?赏析句子原本就是高年级的一个难点
“藕断丝连”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朗读声:“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学生在朗读时或一字一顿地读,或
“如果你不爱歌唱也没关系,就让第一道阳光把你的耳朵叫醒。”歌手金海心的一曲《把耳朵叫醒》,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让教师把学生的耳朵叫醒吧!  一、明确任务,使学生想听  小学生的注意力极容易分散,认真倾听很多时候无从谈起。因此,教师教学时必须进行适当引导。每次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在学生认真倾听后,教师要马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形成语感的关键期,如何在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训练语感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做法是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  一、在自主阅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默读是各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对语言文字由外而内的吸收。阅读训练,对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突出了朗读和背诵的要求。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均把朗读和背诵放在第一序列,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感。在教师
一、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愿写  一次“六一”庆祝活动前夕,我在与学生交谈后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题为《“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就连那些习作水平不出众的学生也洋洋洒洒地写了三页多字,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看来“一位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