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用新的课程理念编写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致力于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是学生喜欢的教科书。要使该教材真正地实施到位,教师对教材要观其行,更要把握其神,领会其实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教材是多种科学文化、人文素养等汇集的“信息场”。其中包含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生、使之得到能动发展的很好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灵活”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
一、适当调整或补充教材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目前使用的很多版本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课程资源环境。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如在教学“8、9的加减法”这一课时,许多学生不好掌握,这时我就把8、9的加减法分开学,但分开之后8的加减法,授课的内容对于一课时来说,又显得不足,因此,我们补充一些学习活动,如“猜拳凑8”“看图编题解答”“小组合作活动,根据活动写出8的加减算式”等(9的加减法可以依照上述方法进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努力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动物乐园》一课,我们不仅仅引导学生们对主题图进行了观察、对比,而且让学生们课前对这幅主题图进行了观察,在课堂上学生们带着自己制作的动物头饰,开展了4组不同的主题活动,在每一个活动中,老师都精心地设计,针对每一组活动都提出了核心的问题,学生们饶感兴趣地讨论着、交流着,他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获得愉快的学习情感体验,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选择恰当的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注重把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上展开数学学习,努力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学生认识加法后,我们就让学生用他们身边熟悉的物品提出可以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学习“位置与顺序”之后,组织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看一看,用“前后”“上下”“左右”说一说景物的相对位置。让学生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去。教师要经常地、有意识地、恰当地在数学学习中融入生活的素材,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
信心。
总之,“新课标”的提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的确立,要求教师必须在新课程中发挥主体性、创造性作用,既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教师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摒弃“教材即知识”的落后教材观,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不断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较好地体现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从而展示教材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 河北省滦县樊各庄学区松树营小学)
一、适当调整或补充教材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目前使用的很多版本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课程资源环境。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如在教学“8、9的加减法”这一课时,许多学生不好掌握,这时我就把8、9的加减法分开学,但分开之后8的加减法,授课的内容对于一课时来说,又显得不足,因此,我们补充一些学习活动,如“猜拳凑8”“看图编题解答”“小组合作活动,根据活动写出8的加减算式”等(9的加减法可以依照上述方法进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努力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动物乐园》一课,我们不仅仅引导学生们对主题图进行了观察、对比,而且让学生们课前对这幅主题图进行了观察,在课堂上学生们带着自己制作的动物头饰,开展了4组不同的主题活动,在每一个活动中,老师都精心地设计,针对每一组活动都提出了核心的问题,学生们饶感兴趣地讨论着、交流着,他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获得愉快的学习情感体验,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选择恰当的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注重把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上展开数学学习,努力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学生认识加法后,我们就让学生用他们身边熟悉的物品提出可以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学习“位置与顺序”之后,组织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看一看,用“前后”“上下”“左右”说一说景物的相对位置。让学生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去。教师要经常地、有意识地、恰当地在数学学习中融入生活的素材,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
信心。
总之,“新课标”的提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的确立,要求教师必须在新课程中发挥主体性、创造性作用,既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教师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摒弃“教材即知识”的落后教材观,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不断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较好地体现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从而展示教材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 河北省滦县樊各庄学区松树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