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与社会》课走进生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89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同样,道德也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正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说教、重灌输,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其实,学生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捕捉、提取和开发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丰富课堂生活。
  童年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此时的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与发展价值。如果不从这种需要与特点出发,教育几乎成为不可能,而脱离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将是虚空的、形式的、无效的。
  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着力强调对生活的回归,对学生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的回归。通过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去改善、促进他们正在进行的生活,把儿童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进而得到各种美的、精神的满足和快乐。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样的道理,学生的道德品质也更是在生活中形成的。源于生活指的就是,教学时关注和反映儿童的真实生活,从儿童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的形式呈现。来自儿童的真实生活,儿童会觉得它真实,因而愿意相信;来自儿童自己的生活,儿童会觉得它离自己很近,因而可亲;讲述的是平凡的事,儿童会觉得它要求“不高”,切合实际,因而可行。源于生活还要求注意,真实的儿童生活是整体的、综合的,社会、生活、活动、实践、情感和体验等等都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整体的”“全息的”。
  一、《品德与社会》课融入家庭生活
  我把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低年级小朋友刚刚从家庭走向学校,开始与他人、与社会的接触。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行为规范的养成正处于初级启蒙阶段。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采用一些学生家庭中的生活实例与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
  例如,在教《成长的脚印》这一课时,我在班级中开展“搜集实物”活动,让学生搜集从小到大跟父母在一起照的相片,选择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的相片,按时间顺序排列在一张白纸上;搜集用过的衣或物。把搜集到的内容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可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让他们体验到家庭中的亲情及成长的快乐。在此基础上讨论:家人是怎样关爱你呢?进行真情回放镜头:“生病时,妈妈是怎样精心呵护。”“每日父母为我做了些什么”。学生的记忆大门缓缓打开,一件件小事,一滴滴父母爱,如一股暖流再现孩童眼前。在孩童感动之余,让他们提笔写下“亲情悄悄话”。从孩子们真挚的童语中,流露着对家人浓浓的爱意,这种情感体验的诱发来自于实物情境的创设,更来自于孩子们在获得强烈的“被爱”体验的基础上,尽情抒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这一内心的情感体验,催化了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
  又如,在教《可爱的家》这一课时,我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让孩子们课前和家长一起回顾一下家庭里发生的有趣的事。课堂上在小组里交流,讲讲家中的趣事,并推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在家中得到家人的关爱,学到了知识、本领和做人的道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有关家庭的点滴资料,其实收集的过程,就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感悟。而交流的过程,更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家庭以及同伴的家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游戏和表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体验,从学生的生活取材,设计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游戏、表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悟出道理,水到渠成。
  二、《品德与社会》课融入校园生活
  儿童进了学校,就离不开校园生活。在《春天在哪里》这堂课的教学中,运用了一段真实的录像。说来真是偶然,一天中午,由于有事,我没能到教室为学生分午饭,但是就是那一天发生了一件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即班级中最冷漠的学生小王帮助了同学。更巧的是,正在小王为小杨拖去地上呕吐的脏物时,学校的电脑老师为幼儿园拍摄一段小学生活录像而来到了我们一(2)班教室,抢拍下了这最感人的一幕。在这事先没有预料的情况下,小王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在他冷漠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乐于助人的真心,这样的真情实感难道不能令人感动吗?
  新课标中有这样一个要求:让学生走进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观察、感受社会。学校班级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也是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细胞。我让孩子们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同学最真实的一面,并为此感动,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由真实的感受,引发的是最真实的情感——“春天指的是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我知道,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帮助他。”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向小王同学学习的,做一个关心同学、帮助有困难的人。我要让美丽的春天一直留在我们一(2)班教室里。”这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让我——他们的老师也有了一次真情的感受。
  人世间的真情是最美丽的,她的力量是无法预料的。自这堂课之后,我们一(2)班有了明显的变化,一人有困难,大家来相助!我想:这就是真情的力量,真情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它才能打动孩子们的心;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行为指导实效。
  二、《品德与社会》课融入社会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在教《同在蓝天下》一课时,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并体会的有:同在蓝天下,有哪些人需要帮助?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社会上有哪些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的国家为保障社会安全又组织了哪些专门的网络机构?……这一系列的问题引领着孩子们走进生活,走近社会。因此在课前有必要先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通过不同方式,利用多种渠道去收集、整理、掌握相关的信息资料,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大大丰富充实了教学内容,也使孩子们对这看似无边无形的题材有了感性的认识与了解。特别是在初步了解了中国十大慈善机构后,进一步对与孩子们紧密相连的中国红十字会展开深入了解,其中在交流医疗证的作用时,抓住班中学生的典型事例来说明,增强了说服力。学习的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教给了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走向社会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为使品德教育更有影响力,更具感染力,我还通过采访身边的学生、教师、警察,听一听他们的心里话的直面教育,为孩子们提供身边学习的榜样,更有力地促使他们自觉自发地融入这个社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这样充分利用社会中的教学资源,使这门学科真正成为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桥梁。
  生活本身就是儿童成长的“养料”和资源,是品德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标主张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去感受,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去体验。教学中,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因此,只有将品德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对当前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反省、鼓励儿童以主体的身份实践他自己的生活,积极主动地观察、感受、体验、反思、调整、创造和发展他自己的生活,并最终走向更好的生活实践。
其他文献
教育的信息化,使教师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加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的这种课堂模式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其中的秘诀就是——多媒体。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智慧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下面我就结合切身实际来谈一谈,多媒体的运用给语文课堂带来的好处:   一、学习兴趣的提高,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选择好的提问方式能促使学生进行内容丰富的语言输出,能促使学生较多地参与课堂活动,能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用目标语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是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而英语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通常
我厂空分车间是由开封空分设备厂提供的成套设备,其中制氧程序控制系统,原设计是采用机电式周期计时器。由于这种计时器的精度差,性能不可靠,常造成计时误差大或不计时,致使
王兵是汉族人,但他出生在藏区,很长时间他是溶解在被内地人认为神秘的生活里.王兵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把这种生活的浸润自觉地转化成一种教养、一种生活的知识.
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本文试从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现状和对策作一些肤浅的探索。  一、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学生评价应该是以重过程为主的质性的、发展性的评价。在实施新课程的进程中,我对这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拓宽评价的内容,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体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开展激励式的课堂观察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落实“知识和能力”,关注“过程和方法”,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
腊月的牌楼热闹异常。一年忙到头,农民兄弟终于能够闲下来,痛痛快快地喝两碗腊八粥。老一辈牌楼人很重视腊八,腊八这天,一家之主照例要起早上一趟破罡街,称一刀肉,买一节藕,做“糖烧”。“糖烧”是牌楼人逢年过节必备的大菜,平时吃不到的,肉肥而不腻,藕入嘴即化,那一份软糯而绵长的本味,让人久久难忘。过了腊八,北雁南归,学校要放寒假了。那时候的寒假是真正的寒假,河面刚刚浮出一层冰,学校就贴出了提前考试提前放假
期刊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  一、经
问答是英语课堂师生间最有效的双边活动,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学校教育的的各种学科中,英语课堂提问无论是提问人次、频率都高于其他学科,越是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双边活动中各种操练性质的问答就越多。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讲究提问艺术,优化课堂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古希腊学者普鲁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我们教师的责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始终保持一颗关爱的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任重道远,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