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时,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学生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提炼成数学问题。因此,在教数学时,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网络自制了一个网页,把它设计成一节实践活动课。内容主要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购买了新房,要粉刷墙壁,铺设地板。今天大家一起来做小小设计师。新房分为卧室、客厅、书房、厨房、洗手间5个部分。你们帮助老师计算出每个房间需要装修的面积的总和,再出谋献策,设计出装修方案。学生听说是帮老师设计装修方案,都来了劲头。老师又通过现代化手段创设出模拟的真实情景,深深吸引着学生,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对新知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
1.从生活走进数学。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先与学生随意聊天,并提请他们帮忙。学生一听老师请他们帮忙,热情顿时高涨,纷纷请缨:“老师你说,帮什么忙?只要我们能做到绝对没问题。”我随即抛出问题:“我的爸爸过生日,他非常爱喝酒,我想送他两瓶酒,可又怕他喝醉,我该选择怎样的酒?请同学们帮我出个主意。”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纷纷说要买度数低点的酒。那么,为什么要买度数低的?酒的度数又是怎样表示的呢?学生被我反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百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
2.带着生活经验自主探究。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显的操作活动作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引导他们借助生活表象来学习知识,激发探究欲望。如在学习“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35-98=135-100+2”,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2,难以理解。因此,我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妈妈带了135元钱去商店买了一个98元的电水壶。她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钞票(应把13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应加上2元)。所以,多减去的2应该加上。这样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找到了具体形象的生活依托,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思考流程,便使他们从中领悟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那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其通过学习理解了的数量关系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丰富多变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例如在教了“较复杂应用题”后,我上了一节“我们去秋游”的实践活动课。我请学生通过上本地旅游网站查阅资料,咨询有关景点选择值得一游的秋游地点,并设计一套秋游方案,供学生参考。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在教师的指导下纷纷收集制定方案的所需资料,诸如团体门票价格、包车价格等,并自发组成小组共同商讨方案。最后,学生送上来的秋游方案,令我大开眼界,不光计算准确,而且还有许多我所没有预料到的:包车时根据学校学生数,大小车搭配;学生身边带多少钱,怎样合理使用……有的秋游方案甚至还在最后写了设计的理由和好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这不仅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机会和氛围。只有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学透数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仙女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孙恭伟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学生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提炼成数学问题。因此,在教数学时,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网络自制了一个网页,把它设计成一节实践活动课。内容主要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购买了新房,要粉刷墙壁,铺设地板。今天大家一起来做小小设计师。新房分为卧室、客厅、书房、厨房、洗手间5个部分。你们帮助老师计算出每个房间需要装修的面积的总和,再出谋献策,设计出装修方案。学生听说是帮老师设计装修方案,都来了劲头。老师又通过现代化手段创设出模拟的真实情景,深深吸引着学生,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对新知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
1.从生活走进数学。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先与学生随意聊天,并提请他们帮忙。学生一听老师请他们帮忙,热情顿时高涨,纷纷请缨:“老师你说,帮什么忙?只要我们能做到绝对没问题。”我随即抛出问题:“我的爸爸过生日,他非常爱喝酒,我想送他两瓶酒,可又怕他喝醉,我该选择怎样的酒?请同学们帮我出个主意。”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纷纷说要买度数低点的酒。那么,为什么要买度数低的?酒的度数又是怎样表示的呢?学生被我反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百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
2.带着生活经验自主探究。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显的操作活动作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引导他们借助生活表象来学习知识,激发探究欲望。如在学习“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35-98=135-100+2”,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2,难以理解。因此,我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妈妈带了135元钱去商店买了一个98元的电水壶。她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钞票(应把13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应加上2元)。所以,多减去的2应该加上。这样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找到了具体形象的生活依托,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思考流程,便使他们从中领悟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那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其通过学习理解了的数量关系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丰富多变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例如在教了“较复杂应用题”后,我上了一节“我们去秋游”的实践活动课。我请学生通过上本地旅游网站查阅资料,咨询有关景点选择值得一游的秋游地点,并设计一套秋游方案,供学生参考。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在教师的指导下纷纷收集制定方案的所需资料,诸如团体门票价格、包车价格等,并自发组成小组共同商讨方案。最后,学生送上来的秋游方案,令我大开眼界,不光计算准确,而且还有许多我所没有预料到的:包车时根据学校学生数,大小车搭配;学生身边带多少钱,怎样合理使用……有的秋游方案甚至还在最后写了设计的理由和好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这不仅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机会和氛围。只有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学透数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仙女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孙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