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诗相关论文
声诗、形诗和理诗“三诗”是庞德翻译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但庞德对“三诗”翻译的阐述留有很多空白,只有通过考察他的翻译实践,才能充......
摘要 中国古代诗词曲和音乐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渊源,音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诗词曲等文体文学的发展。研究诗词曲......
本文对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领军人物庞德提出的声诗、形诗、理诗等"三诗"观内涵进行了文本考察,辨析其意义根源,指出其未被认......
由于缺少文本以外的材料可资佐证,对《词论》的正确解读只能通过文本细读求得突破。李八郎之例承前启后,殊为关键,论者以此为切入......
意境,指的是作者运用“以形写神”的笔墨图式,表现出“气韵生动”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倾注,是人与自然“情景交融”的艺术活动......
声诗,以其歌乐舞一体化的表现形态,成为唐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经了两期重要传播.一是开天年间,声诗从市井文化圈层跨越......
当多情的文字渗透进斑斓绚致的色彩,当诗意的目光漫过涂满想象的布幡,诗人与画家也许会选择在春意融融的午后,相约度过一个印象派......
诗与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关系成为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意在讨论诗、画作为时间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如何......
徐加存 徐加存,1977年出生于山东莱芜。200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2005年自愿赴西藏工作,任教于西藏拉萨高等师......
庞德在翻译《华夏集》时存在诸多局限,不懂中文,没有一手资料,但其译作却在英美诗坛上掀起了意象主义的浪潮与新诗革命.《华夏集》......
古人同时使用了“歌诗”和“声诗”,但是它们却有着不同的内涵。歌诗仅用肉声,不包含乐器之声,只有声诗才包含了乐与容二者之声。赵敏......
相传为韩蠬所作的<香奁集>,确属一部声情并茂的'声诗'选集;它的传世,为后人全面考察词体文学经历'声诗'阶段并逐......
李清照追溯歌词发展历史,以为自唐至北宋“涵养百馀年”,均呈“乐府声诗并著”局面。她批评“宋子京兄弟”,“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
唐代的文人词与声诗并著,二者互有联系,然区别也很明显。从配乐演唱、歌法转变以及诗人唱和三个方面揭示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唐代诗人创作的七言绝句《凉州词》,是由融合了西域与中原乐曲的《凉州曲》而来,并成为唐代声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但宋词创作兴盛之......
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史上,以齐言或长短句为主要歌辞形式的歌曲创作并行不悖,宋人早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
李清照《词论》三解周桂峰对于李清照的《词论》向来毁誉不一,原因之一乃在于误解原意。本文拈出三点逐一解说,似可为恰当评价《词论......
"曲子"与"声诗"曾经在中国古代音乐发展进程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们盛行于唐且对宋词、散曲的形成起到重要地推动作用。但是,长期......
<正> 诗与画结合、画面上题诗是中国画特点之一,也是我们宝贵的传统。中国画自古被称为“无声诗”,诗和画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幅好......
声诗是指齐言的入乐的近体歌诗.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声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唐代,并认为至五代时声诗逐渐衰落,为长短句所取代.其实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李清照《词论》一再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围绕词别是一家,对北宋词人的评论,以及《词论》写作时间等问题作了多......
中国古代诗歌都是要歌唱的,故名“声诗”。中国音乐文化中的诗、歌、舞三位一体以“乐”统帅,这是中国的美学传统。中国诗歌体制分......
研究《唐声诗》的音乐学价值,是对诗与乐进行深刻的剖析。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当代学者任半塘先生对唐声诗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及内容,......
敦煌歌辞是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显著的叙事特征已为许多学者注意。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其叙事性研究仍停留在玩赏精警......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本文结合唐宋史料,以李八郎之例考证为基础,首次对《词论》首句作出科学的解释,由此揭示《词论》所富含的思想,并对学界所热议的一......
隋唐燕乐是声诗和曲子词孕育成长的土壤,作为音乐文学的声诗和曲子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燕乐,本文推断词的起源最早不会超过隋代......
李清照《词论》开头"乐府声诗并著"中的"乐府",系沿用唐人泛指配乐歌词含义,包括歌诗与曲子词等,文中侧重于指曲子词;"声诗"只能理......
有的词学著作将李清照《词论》开头"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句中的"乐府"解释为"词体",并据此称李清照认为唐代词与......
我和守庆相识已有几十年之久了,我亲眼见证了他在艺术上的成长。守庆出生于山东高唐县,与花鸟画大家李苦禅是同乡,自幼受到苦禅先生的......
王国维关于唐五代词的研究用功甚深,其《人间词话》的许多词学观念是以唐五代词的批评与鉴赏为基础而形成的。他整理唐五代词存在......
自《唐声诗》问世以来,围绕“声诗”与“歌诗”的界定问题,学者们展开诸多争议,但始终没有定论。按唐文献记载,“声诗”使用极少,......
“词之起源”是从唐迄今不断讨论的命题,但众说纷纭,未臻定论。 唐五代少数文人的作品中己涉及到词体之来源在“民甿”的观点,但还......
通常认为,中国文化自汉代以后便出现了广义的"诗"与"乐"分离状态,事实上音乐与文学以迥异于先秦的存在样态仍潜在地向前推进着。宋......
《春阳曲》作为唐代著名的声诗格调,其背后有着丰富的故事因子和情感内涵。汤显祖《牡丹亭》一开篇即显露出与声诗《春阳曲》之间......
针对唐代教坊音乐伎艺与唐五代声诗词调的研究不足,本文从在学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的唐教坊乐伎切入,利用其作为当时的音乐伎艺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