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光迪相关论文
竺可桢与梅光迪相识共事多年,友谊深厚,在《竺可桢全集》中有不少关于梅光迪的记载。梅光迪,字迪生,安徽宣城人,毕业于美国哈佛大......
中国现代“文学概论”学科与教材的建构始于晚清政府的大学改革,经历了“文学研究法”这一准学科形态的初步实践后,在新旧文化与新......
就思想观念和精神气质而言,从晚清到五四,有两条知识人的脉络,一条是从戊戌的康梁到五四"新青年"的浪漫派文人,另一条是从曾国藩、......
新诗和旧诗一度势不两立,水火不容。胡适初倡文学革命,先给旧文学安上“三大病”:无病呻吟、摹仿古人、言之无物。后来又加上五条:不讲......
在关于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理论研究上,学衡派与新文化派有着截然不同的诠释眼光,这种诠释眼光是从另一种“现代性”立场上对新文化......
作为学衡派的核心人物,梅光迪的学术活动折射出学衡派中的个体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有独特贡献的事实,这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正式开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鲁迅等人先后......
本文通过胡适与梅光迪交往的史料梳理,探讨与新文化阵营论争中“学衡”派产生的历史渊源。旨意是还原一些历史真相,并说明,这场论争在......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雨生,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吴宓生前在东北有一段特殊的经历,1924年东南大学发生学潮事件......
梅光迪是“学衡派”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典型的“学衡派”代表人物,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汉语大师。梅光迪作为中国对外汉语教育的......
梅光迪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主张文学改良应立足于传统文化资源,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是必要的,但不可全盘替代本国文化。他......
2005至2006年,我作为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做研究。在查阅有关资料时,阅读了吴宓、梅光迪、白璧德、林语堂、梁实秋、胡适等......
梅光迪是《学衡》杂志得以问世的核心人物,他发起创立《学衡》杂志的原因,一半是他于1915—1916年问在美国与胡适进行文学论争的结果......
梅光迪并不反对文学改革,只是反对新文化运动式的文学革命,他认为新文化运动倡导“破旧立新”,大肆批判旧文学,却并未真正建立新的文学......
【正】 在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与陈独秀均享有“文学革命之急先锋”的美誉。胡适1910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后,逐渐萌发......
1927年,钱基博先生(钱钟书的父亲)时任南京东南大学国文系主任,梅光迪任文学院院长。国文系要重新改组,梅先生让钱先生起草国文系教师的......
将英国学者温彻斯特《文学评论之原理》一书完整介绍到中国来的是梅光迪,他也是正式将这部著作内容引入中国现代高校文学教育的第......
梅光迪对于20世纪中国思想史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他的研究一直未能形成规模。梅光迪相关的著作、思想、研究情况及新史料的呈......
1927年,东南大学改称中央大学,梅光迪被聘任为代理文学院院长,遂与时任广东中山师范校长的李今英在上海结为伉俪,此后梅、李两情相......
梅光迪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在20世纪,由于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当时的环境,梅光迪的文学思想一直被世人忽视和埋没.梅光迪秉承家风,......
梅光迪是“学衡派”的精神领袖,对梅光迪的研究目前大多是从文化保守主义层面加以理论阐释,而从史料层面揭示其思想活动的研究很少,主......
翻翻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对于吴宓及其《学衡》派的评价,恐怕最多的就是指责他们是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顽固派,其中最主要的罪状即......
提起梅光迪,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但提起胡适、吴宓、陈寅恪、汤用彤等,大家则非常熟悉,而事实上,这些人都是梅光迪的同学或朋友,他们处在同......
作为学衡派最早的创始人梅光迪,在当下学衡派名声日隆之时,其名却隐而不彰,显然与他著述传世不多有关。与民国同时代学人相比,梅光迪本......
民国时期以梅光迪为代表的“学衡派”知识分子群体,往往因为他们的“文化保守主义”主张而被斥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逆流”,受到......
梅光迪出生于南陵县奚滩镇西梅村一个书香人家.自小聪颖好学,6岁随父读书,12岁中秀才,时人目之为神童。1911年考取官费留学。人清华学......
胡适与梅光迪留美期间有关白话是否可以入诗的争论以及胡适的白话诗创作实践,如今已经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事件之一。......
新旧杂糅的学者伉俪 梅光迪1890年生于安徽宣城。1910年夏,与胡适同舟北上京城应考。胡适考中官费赴美留学,而梅光迪先是落榜,翌年......
在回顾"白话诗"或"文学革命"的发生史时,胡适特别强调一系列个别因素的作用,其中"凯约嘉湖上一只小船的打翻",就是一个颇有意味的"......
【正】 长期以来,《学衡》杂志被认为是“国粹派杂志”、“复古派杂志”,在南京文化史上,在南京大学校史上,成为很不光彩的一页。......
胡适交游甚广,善与人周旋,尤喜题诗赠友,颇见情趣。赠梅光迪梅生梅生毋自鄙1915年9月,胡适从读了5年的美国康奈尔大学转入哥伦比亚......
<正>一份杂志开启一个时代,这一荣光只能属于《新青年》——题记只要提到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人们马上会想到鲁迅的《狂人日记》,至......
本文不同意过去长期将学衡派视为“复古派”的定论,认为学衡派主要成员是一批服膺新人文主义的爱国知识分子和道德救国论者。基于......
本文通过梅光迪和胡适的来往书函,论析梅光迪的古典诗学立场。以"诗文之辩"及"古典与浪漫之别"两大范畴,探讨其二者争论的主要问题,客......
一百年前在美国,留学生胡适、梅光迪面对勃兴的一种文学"新潮流",表现出了顺势接受与逆反抗拒的两种态势。当这股"新潮流"被胡适导......
本文首先阐明确立"学衡派"成员的依据,随之明晰《学衡》"弁言"与"宗旨"的内在关联,进而概括出《学衡》时期"学衡派"的精神特征:批......
在关于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理论研究上,学衡派与新文化派有着截然不同的诠释眼光,这种诠释眼光是从另一种“现代性”立场上对新文化......
<正>2012年,汤一介、乐黛云在为梅杰(笔名眉睫)的十年学术文集《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撰写推荐语说:"梅杰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发掘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