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论相关论文
1920年代,象征理论在中国已有所传播。1930年代现代派具有创造性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论的比、兴与西方象征的关系和异同上;......
在比较诗学领域中 ,对中国文论的异质性 ,即不同于西方文论那种以逻各斯中心主义、本质主义、重认知轻体验 (直到近代以前 )、一元......
“中国形而上学的问题与西洋、印度 ,全然不同……你可曾听见中国哲学家一方主一元 ,一方主二元或多元 ;一方主唯心 ,一方主唯物的......
西学东渐 ,由于西方文论言说方式的比照 ,中国传统文论显出了缺少分析性、逻辑性和体系性的一面 ,我们曾经把这当作最大的弱点和不......
仔细审量中国传统文论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中的各种方法 ,如“双向阐释法”、“文化模子寻根法”、“范畴比较法”、被移用的美国学......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关于纯文学理论研究式微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大师伊格尔顿推出《文学事件》一书,重返理论界,再为文学......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体大思精的理论宏篇,着重谈谈传统文论的批评学与《文心雕龙》的批评学的问题。中国传统文论本以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传统文论有着内在的精神契合,传入中国后便适应了中国文艺发展的现实需要,解决了中国文艺发展的困境、矛......
在中国传统文论中,并没有专门论述“游戏“思想的著作,但是“游”的精神却在中华文化艺术中源远流长,积淀成中国艺术精神的一部分。儒......
隐喻就是语言的非常规性运用,在文学作品中运用这种叙事方法时就是隐喻叙事。它要求读者根据文本中的语境和喻体去寻找出本体,从而达......
中国传统文论是中华民族先民们智慧的精华、理性的结晶。上溯至《尚书》,下疏至王国维之三重境。当今,它们却被束之高阁,这却并不......
从百年来中国传统文论学科的回顾来看,它蕴藏着大量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和契合的资源。数代学者从儒、道、释等多个维度......
中国传统文论的分类迥异于西方诗学.中国文论知识谱系的构型没有按照从审美到艺术再到文学的演化样式逻辑地成型和展开.其特殊性在......
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批评的话语是“道学”系统:而西方诗学话语则是“人学”系统,五四文学本体论的建构就是在反“道学”话语系统与引进......
受儒、道、释传统文化滋养和“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启发,中国古代文论家在创作、文本、风格、语体、品鉴、批评等多个层面,皆体现“......
与西方文论相比,以“意境”、“气韵”这一类体现文学的生意和灵魂的范畴为其精髓的中国传统文论,更注重对于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整......
就中国传统文论学科而言,"文明"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古人通过一定的艺术方法和技巧来营造美文,赋予文章言近旨远、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西方叙事学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一些学者多种形式的大力推介,在中国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学者一方面对西方叙事......
中国传统文论之“文”与西方现代诗学之“文学”是两个异质的谱系,前者一直都是在杂文学观念的视域中,而后者则有鲜明的学科分类意......
当今中国文论界有两大热点问题,即“失语症”问题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尽管这两个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建立中国特色的文论的......
俄国结构诗学对于文本的看法是动态的,认为任何文本都是由两个对立统一的两极组成。这一根本指导思想对于解释何谓散文、何谓诗歌很......
中国古代文论主体多是具有文学创作才华的诗人作者,他们在文论活动中融入大量的情感和个体体验,并以之作为认知文学对象的基本方式......
用西方接受美学的现代理论话语与概念范畴,对中国传统文论进行梳理与现代阐释,是重新发挥传统文论对于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的一条......
【正】 中国哲学往往视宇宙为一个“变易的大流”,强调自然界的存有连续和多元素的互相依存。中国哲学立基于生命世界之中,采用涵......
中西文化既相通 ,又互殊。近百年来的实践表明 ,参照、引进产生于西方文化系统背景下的文学观念与批评模式 ,即以彼种文化系统所决......
国传统文论的诗性言说,可以归纳为“以诗言诗”——以诗的语言、诗的思维、诗的情感来讨论文学对象。在具体的文论话语中,则主要体现......
作者从3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论的"拼接"方法.包括:一是学科资源的拼接,二是持论宗旨的拼接,三是关注视点的拼接.通过对于这些拼......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文学的界定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先秦以降,文学或被认为载道工具,或杂糅于其他文体而被视做“小道”、“末流......
李洁非从“人”出发,爬梳了文坛上一系列典型人物的人生轨迹,通过一个个貌似没有任何逻辑关联的人物,串联起那段特定时期全景式的......
中国传统文论包含丰富的“诚信”话语资源,其形成离不开中国古代的伦理、信史、缘情三个方面的滋养。它集中体现在五个关键维度上:......
《观人学与中国传统诗学批评体系的构建》,万伟成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文学即人学,是发展并完善人性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文学创作......
关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的一个焦点话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
在梳理近年国内“友善”价值观研究路径与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依托中国传统文论来培育“友善”价值观不失为一种选择。“友善”价值......
在对"敬业"的含义和价值予以揭示后,采用文本细读法,对"敬业"在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丰富内涵与多维表现进行了全方位分析:热爱创作;忠......
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主要是用来辨识西方文论的,认为西方现代文论普遍存在着“背离文本话语、消解文学指证,以前在立场和模式......
<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现代研究与现代阐释问题,也就是通常表述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问题,已是一个存在了多年的问题。人们......
中国传统文论在理论文体及体貌风格、思维方式及批评方法、历史流变及思想力度等方面,均有着不同于西方文论的鲜明的诗性特征:西方......
<正> 以“气”的概念来论述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是中国文艺评论的显著特点之一,在文学评论中,自曹丕首倡“文气”以来,这......
一种理论之探讨与建树能否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是否具有一种实践性的品格。毋庸置疑,进入20世纪,中国传统文论就其整体而言,已经......
生态文学批评以其全方位地对反生态行为进行批判,关注人类生存,综合审视人类文化的批评角度,成为文学批评家族的新亮点.它引导人们......
文学作品是作家创造的存在物 ,它的最外层载体是语言 ,从语言是一种物质存在的角度来说 ,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物性”。但是 ,“物......
中国传统文论英译批评居文学和非文学翻译批评的中间地带。其关注要点,一是文化思想传译,二是文学艺术表现,以前者为主。本文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