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廷芳相关论文
慎食卫生会的成立基于改良国人饮食和卫生习惯的出发点,随着时代变迁介入了更为宽广的公共卫生领域,其宗旨为"改良食品,研究卫生,俾免......
"双视野人"指的是那些可以同时感受到、认识到两个不同的世界视野或文化视域的人.容闳、伍廷芳与唐绍仪可作为这类人的典型,他们都......
他出生于广东东莞的名门望族,曾祖父是民国时期担任过司法总长、外交部长、代总理的伍廷芳。他15岁时师承黄君璧、张大千、赵少昂......
一 张之洞,河北省南皮县人,生于1837年,卒于1909年10月4日,历经道光、成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当时政局内外交困,风雨飘摇,......
伍廷芳,是中国清末民初的著名外交家,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那个时代的中国对外交往充满屈辱,唯有伍廷芳曾经为中国做过一次扬眉吐气的......
1901年9月7日,英、美、法、德、日、俄、奥、意等列强逼迫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从此中国背负......
在张勋和他的那些帝制同志看来,袁世凯的失败并不表明帝制必然失败,更不表明共和已经深入人心。他们认为,袁世凯“洪宪王朝”从根本上......
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一对母子,两个政敌,一个是38岁的盛年,一个是78岁的老者,他们的死,相隔不到20小时,这仅仅是历史......
民国初立,律法未制,法院未成,伍廷芳决定从“民国第一案”——姚荣泽案开始,寻求新的规则示范,“以示人以文明气象”。然而,新的司法制度......
1872年8月11日,广东吴川人陈兰彬带领着詹天佑、唐绍仪等30名平均年龄12岁的幼童,从上海出发,横跨太平洋去往美国,开始了留美生涯。 ......
哪个慈禧更真实? 荷兰人华士·胡博用他的两幅慈禧油画肖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百年谜题。这两幅画,容貌的细节不同,精神气质更是迥异......
1895年4月17日,即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了《马关条约》。我们常说的《马关条约》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随着纸烟引起肺癌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被严谨的医学研究证实,烟草控制成为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烟有害健康......
●民国外交人系列● 本系列主持 石源华 伍廷芳的弟子 傅秉常,1896年2月16日生于广东佛山10岁随父赴香港,先后就......
徐世昌是以文人而担任民国大总统的大政客,也是由举人而进士而成为翰林院庶吉士的所谓正途出身的大官僚。其人阴鸷深沉,惯于翻云覆雨......
他曾出使英国和国联,后来官居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然而,他远没有伍廷芳顾维钧王宠惠王正廷等声名显赫,甚至有人称他是“被遗忘的民国......
在民国外交史上,伍廷芳、伍朝枢是著名的“父子档”外交部长。父子同朝,子佐父政;父亲去世,子承父业。尽管伍朝枢未能如他80高龄的父亲......
孙眉(1854—1915),字德彰,号寿屏,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孙中山胞兄。孙中山倡导革命大业,得到孙眉物质、精神的支持和鼓励。比孙中......
丁龙何许人?一位普普通通的美国华工。他原籍广东,文盲,清朝末年随乡人一道漂洋过海远赴美国谋生。他后来成为美国人卡本蒂尔的仆人。......
从张之洞辞世到今天,一个世纪的光阴飘然而逝。 一九九八年,当代学者李书磊在评论梁启超的《政变原因答客难》一文时写道:“梁......
摘 要 袁世凯帝制自为闹剧,自开场至败亡,段祺瑞始终是一个对事态发展颇具影响的重要角色。以往学界关注的重心多在段祺瑞于袁死黎继......
期刊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使,赴日本议和。1895年3月14日,李鸿章率其子李经芳、伍廷芳以及顾问科士达(美国前国务卿)等人......
伍廷芳,是中国清末民初的著名外交家,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那个时代的中国对外交往充满屈辱,唯有伍廷芳曾经为中国做过一次扬眉吐气......
伍廷芳长期在海外生活,其思想形成期是在英国及其殖民地香港度过的,因此其思想受西方文化影响甚深。他在英国受过三年法律教育,受......
弱国无外交。伍氏再有本事,在清末民初那样的背景下,也难成大事。真如美国某议员之感叹“:可惜出生在中国!”在中国近代史上,伍廷......
伍廷芳,本名叙,字文爵,号秩庸,后来改名为廷芳。〔1 〕祖籍广东新会,1842年7月30日出生于新加坡,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
一分钟的民国总理--江朝宗袁世凯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爬上皇帝宝座,上演了一幕复辟帝制的丑剧.但在全国护国大浪潮冲击下,被......
中国近代最早的戒烟歌rn1911年5月,上海革命军外交总代表伍廷芳、上海军政府民政长官李平书在上海张氏昧莼园发起禁戒纸烟大会,许......
伍廷芳是中国近代历史转型期间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 ,他在中国的外交、法律、实业等方面都有建树 ,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之一。......
伍廷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他在清末新政时任修律大臣,提出审判方式、审判内容的改革,主张设立陪审制、律师制,积极从事诉讼法......
伍廷芳的司法独立思想建构在西方"三权分立"原则之上,其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反对行政权干涉司法权;二是采用西方律师制、陪审制、......
伍廷芳以其独特的知识背景和从政资历,得以参与清末修律.他在修律的发起、准备阶段(1902-1906年),将近代商律引入中国,删订旧刑律,......
伍廷芳是清末民初的重要人物,他的法制思想和实践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902以前,1902年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在这三个阶段,......
1916年8月13日爆发的郑家屯事件引发了中日间旷日持久的郑家屯交涉。中方外交总长的缺席直接迟滞了交涉的进程,使中方处于极为不利......
作为清末民初著名的外交官员,伍廷芳在一系列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外交思想,包括维护国家主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消除文......
义和团运动前后做为清廷驻美公使的伍廷芳为中西沟通做出了如下努力:竭力实现中西信息渠道的畅通;呼吁西方国家公正对待中国;分析西方......
法史学界对于1906年《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已有一定的研究,然而从史料、解释到结论,均有补正和再讨论的空间。修律大臣沈家本、伍......
摘要:伍廷芳的人生正是我国从晚清到民国近代转型的时期,他曾做过晚清的二品大员,又在孙中山为首的广东政府外交兼财政部长任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