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辩学相关论文
自《韩非子》一书问世以来,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但这些研究多是集中于其文学性或历史性等方面的问题。因为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
距今2000到2500年前,东西方文化思想同时出现了一次大繁荣,并深刻的影响了各自随后的发展历程。今天,就逻辑学历史而言,古希腊被视为其......
以墨家、名家的名辩学为代表的古形名学中蕴藏着丰富的符号学思想内容。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现代符号学兴起并大规模引入中国学界是......
古印度因明与中国古代名辩学同是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它们都产生于论辩之中。在保证论证有效性上,因明与名辩学具有共性,这是它们同......
所谓的中国逻辑,就是指'中国古代逻辑',换句话说,就是指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为传统的西方逻辑传入中国之前,未受其影响的中国......
20世纪后半叶,中国逻辑史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时期:1949-1965年为新的起点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逻辑史研究主要在墨家逻辑和中国逻辑史......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系统阐述了中国古代名辩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这种研究连同它所引发的中国古......
20世纪将名辩与逻辑,因明作比较研究且贡献较大的学者;有孙诒让、梁启超、章太炎、谭戒甫、虞愚、章士钊、沈有鼎、张盛彬八位学者。......
先秦时期是我国名辩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秦汉以后几乎沉寂了近两千年。随着近代诸子学研究的兴起和西学东渐的影响,先秦名......
<正>2017年10月14—15日,"第八届两岸逻辑教学与学术会议"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逻辑学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
治中国逻辑史的学者更多关注语言、数学、政治制度等对中国逻辑产生和发展的影响,而对论辩在因明和名辩学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影......
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开拓期、提高期、总结期和转折期;转折时期仅仅是新一轮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开始。开拓时期......
中国古代存在着一个围绕"名"及其相关问题而展开的广泛论说与持续争辩。历史地看,伍非百在1916年率先把"名辩"一词引入先秦名学研......
逻辑与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比较逻辑研究的范围是相当宽泛的,不仅包括古代、近代、现代的逻辑之间的纵横比对、内在汇通,......
东汉后期的思想家虽然没有对古代名辩学进行整体的、系统的研究,但是他们接受了先秦以来的名辩思潮的影响。自觉地运用名辩学的基......
汪奠基先生在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创造性见解有四点:(1)中国逻辑史具有人类共同的思维形式,但它具有中国语......
逻辑学和文学,就学科分类、研究对象而言,属于性质和特点迥异的学术领域。但从中国古代文化发生发展的史实与特点出发,可以揭示中......
20世纪初,我国学者开始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为范式研究先秦名辩学。在这一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
中国古代是否有逻辑?中国古代推类的定义、特点以及逻辑性质?中国古代名辩学的特点以及学术价值,关于中西逻辑比较,这些问题既是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