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声韵相关论文
韦庄现存词54首,可以归纳系联出15个韵部,与王力先生考证的晚唐—五代音系基本相符,韦词用韵较宽,能反映一些当时的实际语音情况,......
一直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对古书中一些字的读音都是遵照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即按照现代语音标注。从某种意义上说......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元德三年抄本《韵镜》残卷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分析了其中所保存的各部分内容,并对有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京剧的西皮慢板西皮慢板也称“三眼”,是从原板的一板一眼伸展多一倍,成为一板三眼。正常的西皮慢板是十个字成一句,两句成一段,上......
唐代试律诗今多存于北宋李昉《文苑英华》(卷一百八十至卷一百八十九)、《全唐诗》。其中绝大多数为五言六韵十二句的排律体,亦有个......
潮州歌册是以潮汕方言吟唱的一种说唱艺术,是一种富于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七字句式为主,并夹杂多种句式,其句式的变......
【正】四句型小诗绝句,是一种最简练的诗体,有“古绝(句)”与“律绝”(唐绝句)之分。五言绝句(简称“五绝”),起源最早,约始于汉季,前人多称为......
<正> 顾炎武和江永的古韵研究都是比较完整而有系统的,本文只谈他们的声调理论。顾氏之前,陈第已接触到古声调问题。他在举出《诗......
<正> 《中原音韵》“入派三声”是否即“入变三声”,近年来颇有些不同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持肯定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双方都以此书......
苏曼殊是一位慧秀孤标、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他的诗情文并举,意境深远、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禅学也对曼殊诗作影响甚大,其诗往往......
本文认为,诗与散文同时诞生,但韵文的出现却远远后于散文。虽然商代已出现同字(音)相协的“前押韵”形式,但同韵相协这种真正的押韵形式......
【正】 一总说齐梁陈隋时期一共有一百三十九年(公元479—617),这一个时期,包括北齐、北周在内,韵文押韵的部类比前代刘宋时期更加......
<正>1934年龙榆生在《词学季刊》第一卷第四号上发表《研究词学之商榷》①,这标志着现代词学成熟期的到来②。在这篇文章中,龙榆生......
<正>童谣的传诵对象为幼儿,因此,其遣词造句均要考虑可被儿童所理解和接受。作为儿童可接触到的文学样式之一,童谣具有儿童传诵者......
论律诗之“律”的审美价值熊笃我在《律诗形式的文化意蕴初探》(载《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3期)中曾论证律诗以“八句准篇”暗合《周易》中......
顾浩词人自1994年以来,陆续出版了《金陵春草》、《江海涛声》、《盛世风情》、《神州凯歌》、《浩斋琴韵》、《顾浩词选》六本词......
<正>初唐诗人张若虚写下的《春江花月夜》历来脍炙人口:清末王闿运誉之为"孤篇横绝",世有"孤篇盖全唐"一说;学者闻一多更说它是诗......
论宋词词韵与音乐之关系刘明澜唐宋词是隋唐燕乐发展的产物,是诗歌与音乐融为一体的一种文艺形式。刘熙载《艺概》说:"词曲本不相离,唯......
<正>今天我做的报告题目是《漫谈诗词曲的体式问题》。什么是"体式"呢?就是指某种文学体裁的独特的样式,可以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式样......
"唐宋词"是唐宋时"曲子"这一音乐艺术形式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以文案形式流传至今的"唐宋词",是当时词曲一体的曲牌体声乐作品中的......
<正> 有的老师在讲授杜甫的《望岳》时,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诸语引导内容的赏析,当为一处失误。按:“首联”......
<正> 一南朝时代是我国古诗体裁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在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首先把诗歌声律问题提到了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并明确指......
<正>《文学遗产》2016年第2期发表张培阳《论七言转韵律体的体制特征》一文(以下简称张文)。文章篇幅很长,也下了很大功夫,笔者很......
<正>目前,久违的吟诵读书法正逐渐走入大中小学校园,学生们打着节拍,在平平仄仄的韵律中感受着古诗词的声音、意境之美。应该说,这......
<正>一、设计理念《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押韵"和"平仄"。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讲究语言的音乐性......
期刊
<正>岑参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历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其中最为感动人心的是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