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事业相关论文
2021年4月,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中,中央民族大学期刊......
民族教育迅猛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卓著贡献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了发展民族教......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辉煌而极不平凡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民族教育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民族......
【摘要】民族院校作为新世纪民族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其发展前景依靠党的科学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在“两学一做......
5月29日,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中翊文化教育公益基金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徐瑞新、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蓬奇,中翊金......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渐加大了汉语在少数民族的推广力度,要求少数民族同时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促进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交......
达斡尔族教育史述略吴依桑本文综合利用解放前后有关达斡尔族文化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及近年来关于达斡尔族研究的有关成果。对有文......
民族团结搏学海汉藏携手育英才南昌十七中汉藏团结班交结仪式隆重举行□金美次仁琼吉南昌十七中校园里一派隆重的节日气氛,校操场布......
本文在全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大视野下,在对跨世纪贵州民族地区教育与科技的新诗点和新阶段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有关“科教兴黔”战......
新中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民族教育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其中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制定民族教育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文化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其从学科领域讲包括教育科学与文化学的相互渗透与交叉,用多维的视野克服教育......
摘要:教育质量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民族高等教育,作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的专业高等教育,其质量建设不仅关乎......
教育学派作为现代教育不同理念和学说主张之理论代表,其多元化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教育事业成熟与繁荣发展之产物和标志.在我国教......
曾几何时,许多人或许情有所钟、甘为人梯,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学校;或许由于阴差阳错,还未真正想清楚是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地走进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08-01 1990年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胡振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突厥学家,中国柯尔克孜语文专业奠基人,中国第一位中亚东干学研究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乌兰夫同志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副主席等职务,他一生重视民族关系的处理和民族教育事业的开展,为民族教育事业的起......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西藏的民族教育事业和民族教材建设事业如同其他各行各业......
民族团结放异彩,彩虹故乡景色新。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也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多年来,土......
我市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自2006年推行双语教学以来以来,我市从实际出发,把推动中小学民族学校的汉语教学,实现“民汉兼通”作为发展少数......
<正>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团队,它渺小,却绚丽多姿;它平凡,却不可或缺。如果说教育事业是一曲激情豪迈的音乐,那么他们则是这美妙乐章......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经过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广西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广西境内有壮、汉、侗、苗、瑶、京、回、彝、水、仡......
新中国建立后,西南局奉党中央之命,担负起解放和建设大西南的重任。邓小平深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这一重任的关键,迅速创办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新的世纪,教育如何应对新世纪与知识经济的挑战,是我们民族教......
<正> 一、教育扶贫的经济学意义 中国经济凭其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效率,要使其产品在短期内大规模地挤身于世界市场是很困难的,其基......
江苏省响水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盐城市19所老完中之一。从建校至今,学校通过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创造了辉煌的业绩,逐渐形成了“......
“教育公平”与完善和发展西部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政策性规定必将为逐步解决“教育公......
<正>时隔13年之后,我们再次召开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为期虽然只有短短一天,但之前的筹备工作很早就在进行,中央和部委......
富民必先兴教,兴黔必先强教。民族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民族聚居省份”的大省情,“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