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仁弃义相关论文
《老子》欲绝之“巧”乃巧伪、巧诈之“巧”,而“利”实指货财之“利”,非“利口”“巧言利辞”之“利”.《礼记·表记》载周人“......
陈鼓应先生认为:在一个大道流行的完美状态中,仁义礼本就蕴含在大道里,行仁由义是自然自得自适,如“鱼相忘乎江湖”;因此,老子不仅......
清纯,不仅是“天然去雕饰”的面容,不仅是“云一涡,玉一梭”的笑颜,不仅是“间关莺语花底滑”的歌声。清纯,还是“斯是陋室,惟吾德......
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曾竭力倡导通过诗、书、礼、乐之类的文化典章制度来教化人们.使天下形成礼仪文明秩序。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古代的主......
恶与制恶陈志良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发展时期,其特点是社会各种规范的转型,旧规范尚未退出历史舞台,新的规范又处于萌芽之......
论道家的道德教育方法吕锡琛重德求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以德教民,以德化民,是历代先贤们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但以往人们较......
历代学者对于老子《道德经》中“绝学无忧”的解释和评价存在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绝”字的解释上有很大的分歧。多数学者认为“绝......
<正>荆门博物馆郭店简整理小组就郭店简《老子》"绝智弃辩"章释文如下: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道家抱朴守真思想与民族精神研究吕锡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于之一的道家思想对于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陶冶作用。......
老子的仁观包含四个不同层面:大仁、上仁、慈仁与伪仁。大仁以道为原则,是天地公允之大德;上仁以无为为原则,是仁心自发之保证;慈......
“多知为败”源出《黄帝外经·阴阳颠倒篇第一》与《庄子·在宥》,讲得是黄帝问道广成子,广成子为黄帝讲述“至道”。广成子是这样说......
<正> 儒家与道家的“仁义”与“绝仁弃义”、“道之以德”与“上德不德”、“有为”与“无为”、选贤任能与“不上贤”等主张似乎......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儒家以外,还有道家等其他学派。因此,合理利用古代一切思想资源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在世界舞......
老子站在大道的立场上,认为"仁义"的出现是社会"失道"后的结果,因此,提出了"绝仁弃义"的观点,主张通过绝弃"不仁不义"、绝弃"假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