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方法相关论文
戴震认为,非从事于字义、名物、制度研究不足以发明六经孔孟中的微言大义,所以十分重视名物考证。戴震的名物考证著作有《考工记图》......
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举世公认的清代乾嘉学派最杰出代表,《高邮王氏四种》中,精彩的校勘、训诂实例举不胜举,其间贯穿着他们的科......
通过整理分析《后汉书补注》中的训诂内容,本文将其训诂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训诂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声训、形训、义训三类;二是......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掌握文言字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因此,文言字词教学就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当前的教学模式......
冯浩菲先生的《中国训诂学》(以下省称《冯著》)于1995年出版。粗读一过,就想写点什么。后来也有不少同道劝我提笔。然而一种世俗观念......
《本草纲目》(下文简称《本草》)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竭尽毕生精力而写成的一部中药学巨著,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
我曾经长期苦闷:看到古籍整理的标点、注释和翻译,一些论著在引用古书时,经常误解,以致谬误百出,却不知如何去根治。 归纳其致误之由......
“音近义通”说在清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不成体系,较为零散。直到清代,尤其是著名的乾嘉学派将这一理论得以完善发展,其中王念......
内容摘要:《古代汉语》汉字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抓住兴趣点能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双回单法这种新的训诂方法可以引发汉字教与学的兴趣,利......
戴震(1724年1月19日-1777年7月1日),安徽休宁人。他博学好问,治学严谨,且集经学、天文、地理、算学、小学之大成,成为考据学中皖派......
摘要《白虎通义》声训,是声训史上由初步发展阶段向大盛发展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本文通过《白虎通义》声训与其前后声训之比较,凸现《......
《诸子平议》是一部训诂和校勘的笔记体学术专著,作者俞樾(1821-1907),晚清小学大家。他读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
隋唐《尚书》学前承魏晋南北朝,后启五代与宋,是《尚书》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经历了《书》学公案纷纭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尚书》学......
王先谦的《荀子集解》是清代一部重要的集解类训诂专著,它在保存唐代杨惊的注释的基础上,汇集了卢文招、俞樾、王念孙、王引之、郝懿......
历来研究郑玄着述之训诂者,绝大多数着眼于其《毛诗笺》、“三礼”注,而於其《古文尚书注》的研究尚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郑氏......
孙诒让作为清代着名的学术大师,在经学、诸子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以及地方文献的整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在清代学......
自汉至唐,注释《毛诗》学术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著作非《毛传》、《郑笺》、《正义》莫属,三者一脉相承,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毛传......
《诗经》自孔子始便被看做是一部“名物百科全书”,历代学者都将名物之训诂作为解读《诗经》、理解诗旨的关键。有清一代,朴学大兴,清......
声训作为传统训诂学中的一种训诂方法之一,也是历来的训诂学家们所常用的一种训诂方法。它是指用音近义通的词来作训。杜预在《春秋......
《读书杂志》是清代朴学大师王念孙的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其训诂学上的成就非常之高.笔者以《读书杂志·晏子春秋》为例,分析其训......
期刊
训诂学是一种汉文古籍释读术,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它是一门综合型的应用型学科。本文以训诂方法之一“以形索义”的角度进行剖......
《毛诗正义》是孔颖达奉唐太宗诏命编撰的《五经正义》之一,“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和语义的关系,通过声音来探求词义的传统训......
【摘 要】古书文例也叫辞例、异例,是古书特殊的表达方式。关于古书文例的阐述,当首推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以下简称《举例》),该书......
所谓"训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本文根据训诂因声求义方法和训诂的法则,从探求语源的角......
俞敏先生将传统训诂方法和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融会贯通,形成了他独特的研究方法,从而为汉语古文献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他......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根据汉语和汉字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解读语言词句意义的学科。这门学科从它诞生到现在,其作......
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解读文献语义为实用目的而展开的,其成果大都包含在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中。现代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历史,无论是通......
一、以形索义及其应用条件 1.“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 汉字属表意文字,早期汉字因义构形,形义是统一的。这样我们在探求中学文......
文言文实词教学一直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在探索文言文实词的教学方法。经多年研究,把“以形索义”的训......
《荀子》的思想前继孔孟之余绪,后开儒家之新风,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我国的训诂学史上,《荀子》也同样具有开创之功。本文对《......
作为近代虚词研究的重要著作,《词诠》所用的训诂方法和训诂术语代表了虚词研究从近代向现代转变的成就。其所用训诂方法主要为义......
文章探究了焦循《孟子正义》所用的“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几种训诂方法,较全面地总结了《孟子正义》词义训释的特点。
The a......
清代以前,人们训释词义时或"以形索义",或"因声求义",很少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在训诂实践上存在一些局限和失误.段玉裁在继承前代......
【正】 何谓训诂,《说文》日:“诂,训故言也”。“训,说教也”。张辑《杂字》说:“诂者,古今之异语也”。《尔雅》则进一步推广开......
【正】 我国当代语言学家、训诂学家与词典学家陆宗达先生(1905—1987),早年追随黄侃先生,入室登堂,深得章黄之学的精髓。民间曾流......
长期以来,对传统训诂方法的研究一般多注重"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训古方法,而对"因文求义"较少论及.其实,"因文求义"是历代训诂......
郑玄《周礼注》大量运用“若今”例,解说自周至汉发生了变迁的典制、名物、风俗、事类等。在“以今释古”方法论下,“若今”例有效地......
通过对《墨子》一书中的《墨经》部分的分析,认为《墨经》时代,就已经有非常发达的语言观。文章从语言符号理论、语法观、语义观、修......
焦循《孟子正义》是研究《孟子》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清代训诂学的重要成果。本文研究《孟子正义》中的拟音术语“读如”、“读若”......
王氏父子的易学承接清初顾炎武易学之端绪,以易学文本为旨归,通过理解和解释《周易》经传文本的字词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