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法相关论文
李叔同与鲁迅──文化史札记金梅这两位文化名人,相互间只知其名,并无交往。唯一一次间接的关系是,1931年3月初,鲁迅在上海内山完造家里见到......
陈赫离婚,发个声明,标题居然是“我错了”。他到底错了什么啊。有结束才有重新开始,才能更新前进。 天天看见各种类似故事,大家这......
通常观众看到我的作品会有两个疑问与两个突出的印象。疑问一,为什么所有作品都以“覆膜世界”命名;疑问二,为什么作者总是在试图不断......
心与息相依 性与命相接 人老原来有“药”医之“灵丹圣药”,其药源有清有浊,其丹基亦有真有假——真为金丹,假为幻丹,皆依赖于......
在佳翠的工厂里,你会不自觉地被禅静般专注的工匠精神所吸引,仿若于此有禅霖浸润慧根,一种专注而泰然安详的气氛让人沉淀出心灵的......
太极拳修炼的法门很多,然世人多在“锻炼”的层次上打转,多在“有为法”中执迷而不悟,由于不能由拳人道,上升不到“修炼”的层次,故不能......
太极拳是有为拳、无为拳、无不为拳,简言之是不为而为,为而不为,如能运用与达到此种原则与境界,则必定效果彰显,奥妙殊胜,福慧尽享......
一切可以感知的事物、形相、声味、触觉乃至宇宙虚空.凡“有为法”无不虚妄.皆是因缘和合,是我们的心识和外境的反复作用反射后落......
<正>修习佛学有一个观念需要辨明,那就是"色"与"空"的关系。没有空则应无色可以存在,也就是说没有"无"就没有"有"存在的空间。所以......
一、《量论略义集》简析 《量论略义集》是一部具有西藏特色的佛教哲学著作。它以印度小乘派“经量部”的哲学观点为基础,增加大乘......
<正> 禅宗的要典《坛经》(《行由第一》通行本)记载着一段故事:“时有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
一部《水浒》把108将性格写尽。其中的鲁达是个任性率直的卤莽人,既助人救人,又杀人放火,但作者却安排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终找到一......
本文通过对"五蕴"、"十二缘起支"和"三法印"中的"行"的考察,尝试分析了为什么可以用同一个"行"表达"行蕴"、"行支"和"有为法"这三......
<正> 近年来,我以《大乘百法明门论》为中心,把自己学习的一点佛学,结合人生实际,作了些观察思审。主要是想理解人生。究竟“人”......
<正> 一、解题《金刚经》汉译本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又称《金刚般若经》;①梵文原本称为((?)rya-Vajra-Cchedikā-nā......
上座部佛教系列谈之四──无我与轮回学愚佛陀曾说,他所觉悟之法广如森林之叶,而向世间宣说之法却不过如其掌心之叶。佛陀觉悟之法甚......
<正>《金刚经》自姚秦鸠摩罗什始译已来,经唐六祖慧能禅师推重讲说,遂大行于中土。该经又以"四句偈喻",最为著名,影响深远。然此"......
《成唯识论》,认为名言即语言概念天然地有一种使人的认识走向虚妄的势力,这种势力来源于对“现在法”的不能如实了知,而于“现在......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广释「古印度」扎夏萨生论师释任杰由藏译汉顶礼妙吉祥童子及圣观自在菩萨此经当以十义显明释:(一)般若之名,(二)因缘......
我们一般认为,因缘和合、生灭无常的法是有为法。但这只是对有为法的描述,而非定义。最早对有为法作出精准定义的是世亲及众贤的老......
三性与三无性作为唯识学派剖示存在问题的三个概念,是唯识宗立教的基本原则之一。从思想渊源上看,存在问题向来为佛教所重,人生的......
有为法和无为法是佛教对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进行分类时所使用的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涉及佛教对自然现象的主要看法,也涉及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