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杂志相关论文
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响,给黑暗中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现实中的他是一个比较内向的男生,“你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很久我打破沉默说。 “你也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他回了我一句。“......
百年前的新青年们奔走于救国救民的革命之路,百年后的新青年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
上海人民出版社于一九八五年八月出版了我的《蔡元培传》,印一万册,十四年未曾重印。我的想法是,书已写,我的话已经说了,反应还算不错,我......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十年间,出现过不同规模的文化论争,涉及不少著名人士,其间持文化保守观点的人,在政治上并非是保守派;在文化上......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始,是以《新青年》杂 志的创刊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 播,就是与《新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
《青年杂志》创办之前,陈独秀已经亲身经历了清末革命党暗杀清朝权贵、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民国成立、“二次革命”、袁世凯滑向帝......
90年来,对于“五四”的纪念与表述,大多停留在意识形态的论争,极少有学者愿意从社会层面去认知那个时代的精神遗存。原本内蕴丰厚,值得......
当多元并为二元,这二元又绝对不能相容,你死我活之后,结果剩下的便只能是一元了。从多元、二元到一元,后者越发成为《新青年》的文化走......
陈独秀谈进化念念不忘法兰西,正如谈人权偏偏忘了英吉利。忘与不忘,都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 在现代与传统的对峙中,《新青年》以......
《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本名。1916年底迁北京。李大钊同志于1918年1月以后参加编辑部工作,使该刊......
“五四”运动前后,湖北相继出现各种宣传新文化的进步团体。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恽代英,早期从......
一九一六年二月十五日出版的《青年杂志》第六号封面人物与之前的都不同,封面上的男子不再是眼睛深陷、鼻梁高耸的西洋人,而有着一张......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早提出者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追悼张思德......
在北京沙滩繁华的五四大街路口,安设有一座以纪念“五四运动”为主题的、名为“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大型雕塑。有人惊诧地发现,这座......
在泰戈尔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的文化界开始关注印度这位大诗人,他的作品也开始被介绍到中国来.中国最早翻译泰戈尔......
回顾历史,五四运动本身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在它之前,是倡导德先生、赛先生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
《书屋》今年第八期《杂志与》一文中所述的“青年”并非近代语词,更不是十九世界未二十世纪初由来华基督教组织创建基督教青年会时......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在上海创刊,翌年9月,更名为.陈独秀为写的发刊词中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
先父张申府早年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筹备活动,与李大钊创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后受李大钊、陈独秀委托在欧洲发......
<正>五四运动以1915年《青年杂志》(自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的创刊为发端,以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事件为中心,是一次伟大的......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不但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就连“民国”的招牌也岌岌可危,反动复古逆流尘嚣日上。1912年10月,张勋......
《新青年》在1915年创刊于上海,最初的刊名是《青年杂志》。出版后不久,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写信给《青年杂志》的出版者群益书社,要求该......
苏曼殊由日本回到上海,已是疾病缠身、虚弱不堪。这时,陈独秀正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苏曼殊患有多种疾病,神经衰......
题记:以1915年《新青年》(开始叫《青杂志》)为发端的新文化运动已靠近百年。近年来,新文化或主导新文化的《新青年》几乎了百年中......
陈独秀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在中国点燃了民主、科学之火,推动思想解放、文化重建,进而引发一场思想文化革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
191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这一年,新文化运动正式拉开序幕,以它鲜明的革命色彩开创了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