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传释词》相关论文
“高邮王氏四种”被认为是训诂典范,《经传释词》一书虽署名王引之,但其作者历来存有争议。现有研究仅从王氏父子已刊著述及批校古籍......
随着清代古音学的研究深入,从《虚字说》到《经传释词》,训释虚词注重分析声气特点及因声求义,抓住了虚词研究的本质。
With the ......
<经传释词>署名王引之,其实应是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二人合作.这在<经传释词>全书的训释中,在王引之自己的多次说明中,在当时诸贤的......
本文对王引之《经传释词》在虚词训释上的创造性工作从四个方面予以简要论述:1.对虚词注释形式的改进;2.对虚词词例的挖掘;3.对包......
本文以《虚字说》和《经传释词》两书为研究基础,对袁仁林、王引之两人的虚词分类方法作一番比较研究,从而归纳出两者的虚词分类思......
《经传释词》运用声近义通、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注解了许多古汉语虚词。本文通过对其音转情况的考察,旨在探讨其"就古音以求古义"方......
马建忠撰写《文通》,既吸收了清代经学家四种训诂著作有关语法思想的有益解说,也批评了其中他认为不合理的分析。这既反映《文通》......
俞敏先生对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主要在于:(1)从实用性角度研究语法,提出作文的三原则即用基本词、造短句子、写得具体,把语法教学与作......
作为一部虚词专著,《经传释词》中高频出现了大量的“异字同条”现象,本文以这种特殊的编排体例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现象中使用术语情......
高中文言词语注释札记刘敬林【利足】【能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2/268页)注:“利足:脚走得快。”又......
“爰”是比较古的一个虚词,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书籍中就很少用到了,因而其意义和用法也很难被人理解。直到清代,王引之才对虚词“爰”的......
我国近代,尤其是清代对古汉语虚词的研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纵观对古汉语虚词研究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虚词的认识可以上溯到公元五世......
清代言音声训诂之学者,向以“戴、段、二王”并称。王念孙《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下或简称《述闻》)、《经传......
《经传释词》中有部分虚词冠以专门的词类术语,这些术语含义并不清晰。本文讨论这些术语中的一类,即连词类术语。通过逐个分析词例,来......
作者通过研读原典,探颐索隐,以书名、编次、条目这三个独特的视角,条分缕析了一代小学名著《经传释词》的编撰思想。文章旨在说明,......
刘淇的《助字辨略》在我国虚词研究史上第一次对虚词进行了完整的分类,并提出虚字以表“性情”论。《经传释词》是又一部专门研究虚......
<正>《春秋左传注》是杨伯峻所著,书中引证丰富,对字词、句子的解释也比较详细,其学术成就亦为学术界所公认。笔者在阅读过程中,就......
《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都是古代研究汉语虚词的专著,它们在学术上各有所长。本文从两书的体例、撰著的出发点和目的、语法思想......
《经传释词》说“不”“丕”是助词。杨树达、俞敏既肯定此观点又对他的部分例句曾有否定。笔者本文证明,此条的观点完全是错误的,全......
【正】 古代汉语虚词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古代汉语虚词虽然数目并不算多,但是使用却很经常。刘淇《助字辩略》(1711年)收入虚词4......
高邮王氏的家学,以《尚书》研究为其发端。考证《尚书》文字,不是拿不同版本来互校,而是以小学为依据,判以义理之是非。解读《尚书......
《尚书》虚词通假兼论通假成因钱宗武文言实词同音通假已为常识,文言虚词用通假的方式鸠占鹊巢亦为定论,然而文言虚词有没有通假现象......
《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以"虚字"命名的文言虚字专著,并首次全面运用"神情声气"理论研究虚词。《经传释词》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史上一部......
《经传释词》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中研究虚词的一部专著。作者王引之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训诂学家。他积20年之功,于......
本文就《经传释词》与《词诠》在虚词研究方法上的特色做了分析。指出两书共同特征是运用声训、相同的句式结构和不同的语言环境来......
<正> 《尚书》屡见“越某日”。如“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
【正】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西”“南”“北”不能分开来讲,它们都是虚位。四句连......
<正>《经传释词》是一部对古汉语虚调进行系统研究的专书。作者王引之是清代训诂学家,继承其父王念孙音韵训诂之学,世称高邮王氏父......
《经传释词》创立了按上古声纽排序的方法,这种排序法体现了高邮王氏父子以声为纲的训诂主张,有利于训释虚词,比前人有很大进步,对......
清·阮元在《经传释词·序》中说:“经传中实字易训,虚词难释。《颜氏家训》虽有《音辞篇》,于古训罕有发明,赖《尔雅》、......
<正> 在古代汉语特别是先秦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同义连文的现象。所谓同义连文指的就是古文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相同或者相......
<正>《经传释词》是清代小学家王引之的代表作。王引之,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之长子。王引之自幼跟随父亲......
清代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是一部古汉语虚词研究专著,该书的虚词研究方法主要体现于五个方面:1.以古音为线索发明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正> 《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王......
<正> 有清一代,学术活跃,成就辉煌。其中,训诂学的成绩尤为卓著。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则是两颗灿烂的明星。王念孙的《广雅疏证》......
清人刘淇的《助字辨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例的虚词专著。《助字辨略》在收字规模、词类划分和训释方法上取得了巨大的......
<正> 《尚书、召诰》云:“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云;“百礼既至,有壬有林。”对于这些......
“允”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已经出现,仅郭沫若《卜辞通纂》就收录“允”字27个(其中“允其”一个).从字形上看,允字下从儿(人),上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