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相关论文
我今年给吉林大学文献研究窀研究生讲了一次《论语》,参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以杨先生注本最晚出,兼有译文,对初学很方便.......
“增字解经”作为疏解经文的方法,学人对其看法历来不一.以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为代表的诛诟派认为“增字解经”是经典训释之弊,而......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一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注释比较精审,......
词义商兑三则李惠昌一、“吾与点也”的“与”《论语·先进》:“夫子唱然叹曰:‘吾与点也!’”与,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译作“同意......
释《庄子·养生主》之“割”刘乃叔《庄子·养生主》:“良疱岁更刀,割也;族庙月更刀,折也。”是大家熟知的一句话。但其中的“折”,历来......
在《沙叶新的鼻子》一书中,沙叶新先生写道:“……八九十岁之际,还要更加讨厌自己,那时必定是讨厌自己老而不死。先哲说:‘老而不......
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00页有句话说:“乐趣,看来是具体而微的小事,但却反映了人的情操,并反过来影响人的道德。......
一、主语的选择在《论语》中,主语省略的情况比比皆是。学者们在补充主语时,常常仁者见仁,各执一词。其实,许多分歧应该是可以避免......
现阶段,“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面临多重教学困境,没能完全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而《论语译注》作为文学类著作,是中......
读罢杜广学老师针对杨宝生《植杖“释义勘正》写的商榷文章(见《语文学习》2009年第3期《〈”植杖“释义勘正〉的勘正》),笔者深为......
通常此句中“如”字解释为“不如”“比得上”意思,就是说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样理解与孔子“泛爱众”“君子周而不比”......
刘强先生十余年来研究与讲授《论语》,熟读玩味,沉潜往复,辨析义理而深造自得。其所著《论语新识》(岳麓书社2016年9月版,以下称《新识......
《论语》一书,虽不在六经之列,然其于吾国文化之重要性,绝不在六经之下,故自其成书迄今,注疏诠释者代不乏人,相关著述,汗牛充栋,络......
子贡曰:“贫而无谄4①,富而无骄②,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③......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科书和配套教参的编写,不够准确、严谨、规范,在以下五个方面亟待校正:一、“错、漏字”、“误音”;......
人生在世,一是做事,二是做人。在孔子看来,“吾道一以贯之”——做事和做人是一体的,就像我们做班主任,要想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春天种的西红柿、黄瓜结了好几茬儿,从地里刚刨出来的花生生吃很香,在树林里放羊不是想的那么容易,认识谷子、玉米、小麦、高粱等......
潇潇夜雨,灼灼烛光,几个老同学在斗室品茶聊天,回首南下广州干革命35年的时光,确有“弹指一挥间”的感慨,忽然议及孔老夫子“五十......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语文......
2000年第4期《中国文化研究》的《官殇》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孔子的弟子颜回遇见齐宣王,齐宣王说:你过来!颜回不动,对齐宣王......
李翰飞的名字来自于《诗经·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翰飞戾天”的意思,就是展翅高飞,一直到达天空。这个名字,不......
“陈迹残影”前记“追寻风中碎片”系列连载完毕,在《书城》上历时一年多的“老人与书”专栏,也就“随风而去”了。承蒙《书城》同......
孔子曾说过“有教无类”的话(见《论语·卫灵公》),后来成了一条成语。人们对这条成语字面上含
Confucius once said that “the......
《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孔子与弟子言志的记载。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凤乎舞......
本文对《论语通译》中的四处训释进行了讨论辨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时”应训释为“按一定的时间”,“说”与“悦”是......
几年来我念念不忘一件事,总觉得对不起我老师,感觉自己没尽到做好一个学生的责任。在我心目中,衷心地感谢黄玉顺老师,他是我在川大......
以辜鸿铭先生的英译《论语》和英国学者韦利以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为蓝本翻译的《论语》为主,参照中国古代各注疏家对“兴观群......
和乐调者,谓之龢;味调者,谓之盉;事之调适者,谓之和。说见杨伯峻《论语译注》引杨遇夫《论语疏证》。《中庸》云:“喜怒哀乐未发谓......
《论语》中的时间表述与自然界时令季节的变化、先民的生存感知息息相关,形成了时、日、月、年等基本的时间单位,具有时间经验性。......
《论语·先进》篇所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描述了孔子和几位弟子进行的一场有关人生理想的交谈。(以下引文以杨伯......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篇》)这句话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这句话与‘民......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见《论语·公冶长》)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的杨伯峻编著的《论语译注》把“......
<正> “必”在古代汉语中的常职是修饰谓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论语》一书用“必”76次,就有75次是这样(据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载于《论语·述而》。它有个传统讲法,就是:(老师)举一角为例,(学生)不能由此推知其它......
一、歧说 《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的训解,历来多存歧义。综诸家之说,有代表性的有五种: 1.治民之术说。 此说以汉代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