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传释词相关论文
虚词教学是古汉语词汇和语法教学的重要环节,《经传释词》作为研究虚词的学术专著,在发明虚词古义、虚词的释义方法、虚词的义项分......
本文以《经传释词》中“夫”词条的义项和语料为基础,结合相关经典文献,对“夫”的语法化过程进行了描述与分析,从而说明了在语法......
【正】 清代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以下简称《释词》)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训诂著作。它编次的科学性和释义的准确性,是前此关于虚词训......
【正】 《墨子·耕柱》中有一段文字,记述墨子同楚国鲁阳文君的对话,墨子问:“今有人于此,牛羊刍豢,雍人但割而和之,食之不可......
【正】 “日居月诸”一语见于《诗经·邶风》的《柏舟》和《日月》两篇中。《柏舟》中有“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一句,《日月》......
【正】 校勘或译注《庄子》而有较好成果者,古今不下百家。然以讹传讹、习而不察处,亦每每有之。且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疏漏时......
【正】 《外储说左上》是以言有纤察微难而非务也,故李、惠、宋、墨皆画策也;论有迂深闳大非用也,故畏震瞻车状皆鬼魅也。按:王先......
王引之《经传释词》“无毋亡忘妄”条下第二项云:“孟康注《汉书·货殖传》曰:‘无,发声助也。’字或作‘毋’。”并举二十余......
【正】 一、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正】 鲁迅在谈到《红楼梦》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
【正】 阅读古文,有时会遇上两个代词(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或同类,或跨类)连用的情况。如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
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是一部系统地解释“语词”即“虚词”的著作,在中国语言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书中明确标明是......
【正】 《孟子·公孙丑上》有这样的话: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其中“吾不惴焉”一句,从汉......
<经传释词>把"所"解释为"若"、为"可",如果仅从句法功能角度考察,结论自然正确,如果从篇章功能角度考虑,则还有很多不妥之处.并且......
【正】 部颁《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就规定讲“‘一’在古文中常见的几种特殊含义”。这一内容,古代汉语大......
【正】 古汉语虚词产生较早,但数量不多,在甲骨文中常见的虚词有“乃、亦、其、不、弗、于、自”等。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
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中有句: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其兵。(按,中学教材无“其”字,据文补。)其中的“当”字......
<正> 连词“而”的用法灵活多变,极为纷繁。它可以连接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接分句。所连接的两个......
【正】 我国古代对于虚字(虚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因而虚字又名“助字”,亦名“语助”、“助辞”、“语助辞”、“语词”;或......
【正】 元代卢以纬著的《语助》,是我国第一部虚词专著。关于卢以纬,人们知道得不多。郑奠等编的《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王立......
【正】 王引之《经传释词序》中,有“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的话,虽然这是对古汉语虚词说的,但对实词(不论是单音词、双音词......
<正> 在古代汉语的一种疑问句中,“孰”、“与”经常连用,形成一种“……孰与……”的习见格式。句中的“孰与”,从语法角度分析,......
【正】 “焉”字兼词说产生以来,从之者甚众。不仅某些古代汉语语法专著及高校教材大张其说①,而且现行中学课本也广泛采用,影响非......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一般认为,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然而,王引之受传统训诂学逐字为训的影响,在一......
“为”有时候可以用在疑问句的句尾。①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②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③人方......
<正> 《辞源》(修订本)日部“旬”字条下说解㈥云;旬,“通‘均’。《易·丰》:‘遇其配主,虽旬无咎’。”此说不确。“旬无咎”一......
本文对《诗经》中的“有·形”句式和形容词重言及它们的不同之处进行了比较研究。...
【正】 关于古代汉语的假设复句,语法学界的看法尚不一致。有的古汉语语法专著不讲复句,实际上等于无视假设复句的存在;有的则将假......
<正> 对《经传释词》的性质,学术界历来争论不已。大致说来有两派:一派认为《经传释词》是语法学专著,一派认为《经传释词》是训......
【正】 引言助词,古称“词”。《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段注:“此谓摹绘物状及发声助语之文字也。”旧注常借用文辞之“辞......
《经传释词》是古汉语虚词研究领域的一部杰出的著作,但也存在一些疏漏,如义项当分而未分、单字为训易歧义、误以实义为虚义、注语与......
【正】 《经传释词》既误以反诗句之“不”“无”为语词,予撰《反诘句相反见意》以正之。王氏凡遇古籍中有“不”“无”字句而稍难......
【正】 凡诗经属于反诘句型者,毛苌郑玄皆从正面作为解释。例如《行露》“岂不夙夜?”毛传:岂不,言有是也。陈奂日,经反言之,传正......
<正> 《论语》季氏篇十六首章记载:"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
<正>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研究语言的国家之一。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些学者开始了语言理论和汉语语音、文字、词汇的研究,并获得了......
【正】 读《诗经》,看到《邶风·北门》:“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原以为“谓之何哉”,即“还说什么呢”。后查阅王引之......
【正】 《孟子·许行》一篇中,有“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一句。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课本注:“或,句中语气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