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主义教育相关论文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1908年8月赴美留学,次年2月人加州大学,先习农学......
193 1年的“九·一八”事变及其随之而来的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长达十四年的殖民统治,是日本侵华史上一个特别重大的事件,也是......
大正天皇统治时期(1912-1926)对国民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改革,通过调整在思想和体制上确立了军国主义形式的学校教育.这为此......
1890年10月30日,明治政府制定了由天皇颁布的《教育敕语》,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纳入到军国主义教育体制当中。该敕语最......
在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的研究中,对日本青年训练所和青年学校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对“关东州”日本军政当局为创办青年训......
本文通过考察电影《南京!南京!》中角川这个角色所处时代的教育状况、他所属部队的历史真实情况并结合影片中他的战斗表现进行综合......
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为什么能实现“举国一致”?是因为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利用了日本国民在集团主义传统中培养起来的唯......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长期实施军国主义教育。军国主义教育,是天皇军国主义制度的产物,是日本向外扩......
日本右翼团体编纂的《新历史教科书》,已于2005年4月5日再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核准通过。该教科书有五个反动立场:极力否认南京大屠......
日本右翼团体编纂的《新历史教科书》,已于2005年4月5日再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核准通过。该教科书有五个反动立场: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
日本右翼团体编纂的《新历史教科书》,已于2005年4月5日再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核准通过。该教科书有五个反动立场:极力否认南京大屠......
日本右翼团体编纂的《新历史教科书》,已于2005年4月5日再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核准通过。该教科书有五个反动立场:极力否认南京大屠......
<正> 复活日本軍国主义是日美反动派的共同政策。美帝国主义想把日本作为它在远东發动侵略战爭的工具和进攻中苏的軍事基地,日本壟......
<正> (一)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一次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意义并带有近代民族民主运动鲜明特点的资产阶级改革......
日本早已在青少年中进行树立“皇国史观”的“爱国心”教育。现在右翼政治势力又力图将“爱国心”一词塞进《教育基本法》,使之法律......
<正> 日本的近代教育改革,自一八六八年的明治维新始。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一次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意义并带......
斯巴达的军国主义教育,是建立在民族歧视和漠视人性的基础上的。军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外侵略.对内镇压被压......
<正>会打仗的"死人"日本兵"凶悍、不怕死",这是抗日战场上中国士兵对敌人的普遍印象。实际上,同一时期苏联红军对日军步兵的印象更......
抗日战争期间,日伪在沦陷区开办教育的目的是妄图从根本上永久控制中国,其主观动机可以从实施奴化教育的控制、理念及思想根源等方......
日本以1868年明治维新为起点,开始了一场现代化变革,但是这场现代化变革是在与幕末形成的“东洋道德”、“西洋艺术”以及“和魂洋......
<正> 自一八六八明治维新推翻了统治日本长达二百六十五年的德川幕府后,日本迅速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时至今日,它已经步......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军国主义教育包括神国观念、天皇崇拜、武士道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并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完......
<正>二战结束以后,日本百废待兴,教育也面临着一次重生。在外界压力和国内人民的抗议声中,它不可能走回军国主义教育的老路。这体......
<正>"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原指古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在文中则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
<正>[教学设想]《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文,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名作。作品之所以在世界上引起巨......
<正>教学设想《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中的一篇六千多字的小说。这样一篇长文,用一个课时来教,......
<正>《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的一篇著名的战争题材短篇小说。小说把人物置身于战场,并且以让17......
日本民众与侵华战争孙立祥1894年至1945年的半个世纪,是中日关系史上一段不幸的历史时期。本文拟就日本民众在侵华战争中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育的普及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水准的高低则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
<正>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以下简称《流浪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名作。2004年,该小说......
<正> 1986年6月,中国社全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及《日本问题》编辑部共同举办了“日本教育科学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全国部分高等院......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一直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而要实现“富国强兵”这一中心目标,教育是重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存在着“教育民主化”“教育自由化”等表象。然而,从教育体制来看,中央及地方教育行政的统制程度均被强化,......
【正】 众所周知,在日本明治维新史研究中,关于其成功之处的评价业已很多,以致于将其作为近代东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一个典......
<正>《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早期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作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巧妙地把一名德国......
<正>《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作者海因里希·伯尔曾经在二战中应征入伍,为希特勒政权效力。他在战后对当时德国青年的遭遇进行......
<正>《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篇课文是德国著名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收录在同名小说集当......
<正> 日本是一个以教育立国的国家。其道德教育是举世闻名的。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日本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一直颇受世界人民的关注。以......
<正> 一日本中小学的教育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三次。第一次是在明治维新时期。明治维新时期是日本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化的时期。在......
<正>伯尔的短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讲述了一名德国伤兵被送到一所由学校临时充当的战地医院,他在昏昏沉沉中通过观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