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教相关论文
"圆教"本是植根中国文化土壤的佛学概念,融合了汉字"圆"的意象和佛学判教理论,是中国佛学建立自身义理体系和实现中国化的重要标志......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出了最高善,即德福一致的哲学终极问题,并且将德福一致得以实现的基础建立在自由意志、灵魂不灭、......
天台宗是汉传佛教中最早成立的宗派之一,它批判吸收了自印度传来的各种禅法和教法,将其整合在一个次第严谨的修学体系中,形成了独具特......
龚自珍的天台宗研究本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的重要源头之一。然自杨仁山、欧阳竟无等倡导的“居士佛教”兴起后,近代佛教思潮的主体一......
康德在《纯然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一书中,论述了人性中原初的善、人性中根本的恶、人的堕落、人的重新向善、道德寻求宗教等内容,尤......
牟宗三圆善论的基本思路是将康德哲学中的"德""福"概念进行改造后套于两层存有论中来审视圆善问题,再以圆教模式予以解决。牟宗三所达......
神仙非有情非无情的感情状态,与道家圆教义理相通。熟悉黄老之术的胡兰成,感情观恰与之一致。本文旨在表明道足以应物,举出道应于人事......
弃阳明之四有立龙溪之四无为圆教以解决康德的圆善问题,是牟宗三《圆善论》的核心观点。这种做法存在着严重的理论问题,因为阳明的存......
牟宗三先生的人性论有三层:最高一层是义理之性,是先验而纯粹的道德理性;较高层是气质之性,较低层是指饮食男女的生物本能之动物性......
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般若学与佛性思想先后被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知识僧侣的佛教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种种思......
《观无量寿佛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经文凸显了念佛三昧中“心与佛”的问题,它质询出佛教的根本问题——生死流转中的有情众......
新儒家牟宗三先生在佛教史研究中高推天台宗为最完满的圆教,并根据《法华经》及“一念三千”等天台理论进行解说,认为其赋予一切权......
本文试图重构"西夏汉传佛教系统",认为西夏佛教基础是辽代"圆教"信仰。此信仰基础来自于晚唐华严思想,可见西夏汉传佛教以"华严信......
牟宗三在《圆善论》中首先肯定王龙溪"四无句"为究竟圆教,继而又按照天台圆教的判教方式,认为胡五峰之学才是真正的圆教。这种前后......
幽溪传灯为明末天台中兴祖师,其所倡导的“性具善恶”思想影响深远。传灯一生弘法讲学,著述广博,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极力阐扬圆教......
龚自珍的天台宗研究本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的重要源头之一。然自杨仁山、欧阳竟无等倡导的"居士佛教"兴起后,近代佛教思潮的主体一......
面对宋代制度社会的挑战,宗派佛学的判教体系难以维持,天台圆教的自明性面临危机。为拯救圆教危机,宋代天台宗将限于佛教判教的"开......
在对天台山家山外之争的诠解上,唐先生近山外,他指出,真心与妄心皆可成观,性起之“性”在第一义上为性体之“性”,性具之“性”,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