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福一致相关论文
幸福作为生活的目的引领德育的价值追求与效果预设,德育合目的性体现在德育活动对人生幸福的作用力。同时,德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
如何达到“德福一致”的伦理目标是伦理领域思考的重要问题。然而,无论是“以福为德”还是“以德为福”的伦理主张,均未达到“德福......
幸福作为德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引领并规制德育活动.传统德育强调对人的灌输、训导,体现出义务德育的流弊,与人的幸福背道而驰,当代德......
幸福作为德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引领并规制德育活动。传统德育强调对人的灌输、训导,体现出义务德育的流弊,与人的幸福背道而驰,当代......
作为周代天命观核心理念的善恶报应论,其理论要点为德福一致。然而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施报往往不一,因而在西周末期,报应论开......
德福关系问题一直是儒家伦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纵观中国思想史,德福问题的讨论即为德福如何一致的问题,儒家士人对此或多或少有所......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出了最高善,即德福一致的哲学终极问题,并且将德福一致得以实现的基础建立在自由意志、灵魂不灭、......
孟子的天命观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天命之“天”的法则化与规律化;天命之“命”的“在我者”与“在外者”.同时,孟子......
本文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今文尚书》二十九篇中,古圣帝王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天命”这一观念的。
“天命”一词的字面意......
当前社会面临的社会道德问题存在诸多解释空间,本文以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德福统一观为视角,认为一切的道德缺失、道德滑坡都是因为......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出了最高善,即德福一致的哲学终极问题,并且将德福一致得以实现的基础建立在自由意志、灵魂不灭......
行为主体在道德实践中以原初善性为逻辑起点,在人的自然之感性和自由之理性两种视域中展现个体道德实践在功利与道义之间抉择的本......
康德认为,人类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是“至善”,以德配享幸福的德福一致;由于德在自由王国,福在自然王国,二者之间存在不可通约的鸿......
《孝经》自战国中期成书以来,一直为传统社会所重视,行孝成为修德之大者。《孝经》展现出完整的德性思想体系,所言孝道形上形下两......
牟宗三对“德福一致”问题的解决,其根本目的不在于说明“德福一致”的可能性,而在于借此问题反驳康德人的道德是有限的判断,证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升,幸福日益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但“何为幸福”却是人类历史上争论不体的一个......
德福完全一致只能是一种理想,但德与福之间又确实存在着可以一致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人是自由的行为主体,因此人完全可以在自身价值原......
道德吸引力就是道德所具有的使人们趋之若鹜、乐于为善的力量,它源自于道德的合需要性:合乎社会、时代的需要;合乎人们解释世界、解......
所谓“宪政民主”,就是遵循名副其实的宪法之指导原则——自由与平等以及人道与公正诸社会治理道德原则——而受其限制的民主,因而......
钱大昕通过对先秦经典文本中“天道”一词的考释,“还原”出了“天道”的科学含义和宗教含义.对于科学意义上的“天道”,钱大昕主......
中西方古代伦理思想与社会生活都浸渗着德得相通、德福一致的思想,现代社会力图实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这种道德回报的思想......
西方在基督教传统之下,以为上帝依人心之动机而来分配幸福,而在中国哲学之非基督教传统,牟宗三先生则以自由无限智心的一念之转即......
阻碍企业进行慈善捐赠活动的根源在于企业家认为德福相背,即慈善捐赠增加了企业成本而不能获得相应收益。实际上,企业慈善可以给企......
现实生活中,道德的个人未必拥有幸福的生活。因此,个人的德福一致还必须通过幸福新政为其提供保障,更为重要的是个人必须通过自身主体......
市场经济发展引起主体利益意识变化,肯定网络行为主体功利价值追求的合理性,注重交换价值的实现,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盲目性弱点,致......
纪昀生活的时代,大清帝国已经开始从繁荣强大转向了"落日的辉煌",社会用于维持个人正常运转的准则失去了平衡。纪昀针砭社会的时弊,......
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主体,儒家伦理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从历史上看,它对于安顿内在人心秩序和外在社会秩序都是有效的.研究中国传统......
德福关系的研讨是德育实现"止于至善"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德福一致、德福冲突和两者相互转化的情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教育视角,......
本文以研究康德关于德福一致的思想为基点,追溯德福一致思想的古希腊渊源,展开康德对前人思想的批判,然后引出康德关于实践理性的......
当代中国德福一致的可能形态,既可容纳纯粹动机形态,也可接纳传统中国基于敬天事天与果报劝善为动机的道德意识结构与心理认知形态......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德福一致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相对于传统社会,现代社会道德承载者范围不断拓展,制度的道德成为......
康德在《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提出了“至善”论,其所论之最高善即德福一致.康德还进一步从人性论入手论述了善恶观、善与德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意识,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加强自身合法性地位而具有的理论勇气和实践......
道德权利在道德内涵中是与道德义务一样重要的范畴,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的误区一直没有给道德权利以应有的地位。道德......
道德与幸福是人生的两大主题,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来说,德福一致一直以来都是对道德与幸福关系的理想追求。但是在当下中国,这样......
追求幸福,是中国人乐此不疲的永恒主题。在全球化浪潮汹涌冲击、西方价值观受到追捧以及国人普遍感到精神无根的当今社会,讨论中国......
康德伦理学始于道德法则,终于“道德信仰”;他用宗教辅助道德,又用道德为宗教辩护。在对信仰所做的“道德论证”中,康德运用了悖谬......
从史学上说,传统的和谐都是奠定在特定的道德价值基础上的"道德和谐",这种和谐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困境。从学理上说,社会和......
通过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德福观和早期儒家德福观的比较,我们发现中西德福观之间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具体理解上的差异性。他们都强调......
逃犯高玉伦被其侄女婿扭送归案,在社会上引起热议,这与10年前学术界关于“亲亲相隐”的争论是相呼应的。在争论的背后有三个方面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