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相关论文
《我用残损的手掌》中“摸索”一词的运用,实在是巧妙绝伦,不仅让形象在主次映衬中得到丰满,意蕴耐人寻味,而且“摸索”中所触摸到......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生为本”理念下学生学习的主体体验。“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正是在新课标理......
<正> 近年来,很多文章强调了教师在教学对话中要积极营造民主的氛围,要有平等的态度,真诚和爱,彼此精神世界的敞开、相互接纳等等,......
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学生思维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着力于学生思维力的培养,找到启发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及审视......
<正>所谓红色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思想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有关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
拜读《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第2期吴胜贵、邵必琴老师写的《这两篇课文可以删去一篇》(见该期46页)一文,颇有感触。两位老师在与学生......
<正>导入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某种程度上决定了......
戴望舒以1928年8月发表在《小说月报》的象征派诗歌《雨巷》在诗坛上引起众人瞩目,并由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他也成为中国......
<正>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一生成就颇丰,作品影响深远。本文从作家人生经历入手,以诗作分析为基础,以归类研究为方法......
<正> 化腐朽为神奇——闻一多的《死水》写《死水》时的闻一多,在艺术上是个坚定的唯美主义者。所谓“唯美主义”,简言之就是信守......
<正>本论文先阐述言语智慧的概念,即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有一定的敏感性,再通过一定的技巧去鉴赏、感受,继而能创造性地表达。......
浅谈“象征”在戴望舒诗歌中的作用何俊杰戴望舒是三十年代中国诗坛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开一代诗风,对新诗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正>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是一组抒写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艾青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的表白,余光中凭海临风怅望大陆的孤寂身影;戴......
<正>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一首著名诗作,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诗人以独具魅力的艺术想象手法,“......
<正>【教学选择】核心目标:●通过朗读聆听诗人的心声。支撑核心目标的主要教学内容:●选择表现作者悲愤之情的诗句朗读。●选择表......
<正>该课获2012年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课例一等奖一、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龙口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有一位赫......
<正>现代诗最大的特点不是诗歌告诉我们什么,而是诗人心灵的感觉。读新诗最适宜的方法就是把它当做"心诗"来读。对中学生来说,他们......
<正> 1938年5月,诗人戴望舒来到香港,主持《星岛日报·星座》副刊的编辑工作。半年后,1939年元旦,他在这里写下了他的第一篇抗战诗......
<正> 在新诗发展史上,戴望舒是以“雨巷诗人”著名的。他的成名作《雨巷》一诗,运用中国的富于弹性的文字,柔曼舒缓的韵律,回环复......
<正>怎样教学新诗?简单地说,就是在新诗的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形象,分析诗歌的主旨,还要注意诗歌的分行、节奏、韵......
<正>该课获2014年济南市学科带头人复评展示课一等奖(课前视频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氛围。)师:一曲《我的中国心》激起了我......
(一)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
<正>《我用残损的手掌》全诗围绕"我"用残损的手掌触摸祖国的土地、河山展开。第一句"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巧用了冒......
<正>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受到了语文教育工作者们的空前重视。大家纷纷认识到,语文课程不再是孤立于象牙塔内的......
<正>《我用残损的手掌》是现代诗歌史上的名篇,也是作者戴望舒最好的诗作之一,但2000年以前一直未选入过中学语文教材。直到第八次......
<正>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活动中,倾听着诵读者激情澎湃地朗诵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我感受到了一位爱国诗人感人至深的爱国......
对于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之前学者们只是注重语文教学法的研究,认为教学法在教学中起决定作用。从20世纪
Th......
一1948年,《灾难的岁月》问世。这是戴望舒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诗集,共收录了诗人1934—1945年的诗作25首,其中17首写于抗战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