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接受相关论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所创作的《酒国》被海外读者和学者广泛传播。作者运用后现代小说写作的手法为读者描绘出一个"人吃人"......
中国文学作品在翻译和传播过程中会体现出不同的海外接受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文化传统和国家价值观、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文......
莫言的小说纵横恣肆、恢宏洒脱,不仅受到国内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也引起海外读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和悦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国内学界对《浮生六记》的海外传播研究缺乏关注。文体属性与叙事结构是《浮生六记》海外研究的重点。普实克认定《浮生六记》为中......
网络小说《盘龙》中包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专有名词,可将其分为礼乐文化专有名词,成语,学科术语,宗教及哲学名词四类。该文从归化与......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典籍翻译作品出版并发行到海外,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起到......
在国家一系列文化外译项目的推动下,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典籍英译本相继出版并发行到海外,然而中医药典籍国内英译本在海外的接受......
文学是文化的精华与集中体现,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承载和高度升华。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一步。以文化元素......
从整体角度分析,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问题备受关注,且作为一种跨语境的研究,其中蕴藏了丰富的资源以及价值。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
《史记》英译历经零星译介到大量节译再到全译的进程,呈现出从注重可读性与接受性到关注精确性与充分性的发展趋势。《史记》翻译......
都市爱情电影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的类型片,在世界电影史上风靡已久,具有独特的类型模式和情节母题。大陆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不断......
2016年8月21日,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摘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雨果奖是1953年为纪念来自卢森堡的“科幻杂志之父”雨......
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于1986年刊登在《人民文学》的第三期,随即在国内引起轰动并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随后莫言与陈建宇......
基于在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孔子学院讲学时采集的38份问卷,本文以我国文学的经典著作以及2016年获雨果奖的《北京折叠》在海外的接受......
当代中国文化和经济在世界的影响力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现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促使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迅速成为国内的热点......
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接受是一种跨语境研究,潜藏着大量有趣且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把不同语境中的各种译本和其母本仍然视为统一的对......
全面、宏观而深刻地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内在脉络和理论前沿问题,对当前文学批评和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2014-2015年的......
长久以来,日本对中国历史文化持有强烈的兴趣,然而,研究者向来着重于关注主流精英层面的文化形态,对大众文化、通俗趣味的研究起步......
在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翻译活动中,译作在海外的接受及影响力一直是备受关注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Goodreads和Amazon两大英文......
<正>迄今为止,余华和莫言可以说是海外影响最出色的两位中国当代作家,如果说莫言是本土性、民族性见长的世界写作,那么余华则是极......
海外学者的残雪研究与残雪的文学创作几乎是同步的,但最初多当作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寓言解读,认为残雪表现了"中国的噩梦"。随着研......
<正>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的过程中,我尝试着和许多海外学者进行了书信沟通,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邓腾克(Kirk Denton)教......
由于问题意识和研究立场不同,海外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重心及解读角度和中国学者并不相同。联系、对应西方作家作品的联想性......
<正>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原因很多,电影改编是包括作家在内也承认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当代文学经过电影改编并在海外获奖,......
在《大中华文库》等各项国家工程的推动下,众多典籍得以译为英文向世界传播,但这一系列丛书,特别是国人英译本海外传播效果不佳,以......
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思(1923-2009)的《楚辞》英译全本虽然是其最早的一部汉译英作品,但自问世以来即成为中国典籍外译的典范之......
一、探寻中国电影海外研究的时间轨迹“中国电影的海外研究历经久远,从可查询到的第一部英语学界关于中国电影研究专著刘艾伦(Alan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动对外翻译中国文学的活动呈现出规模化、系统化的趋势,但整体上看来,中国文学译作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