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思相关论文
作为《红楼梦》英译本的代表,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大卫·霍克思译本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然而在对这两种译本的研究中,研究者们......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显示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对《红楼梦》有不同......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语言反映文化,又受文化所制约,因此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
在《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巨著中,作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总计200余首。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韵律和形式,包含了独特的思想和涵义,并......
本文选择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思的《红楼梦》译本进行翻译赏析,尝试分析其翻译风格,霍译本逻辑严密,采取了大量的增译策略,作者尝......
翻译长期以来遵循忠实性的理论原则,热衷于追求"理想范本"。本文结合哲学阐释学,对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的误译进行探讨,并以《红楼......
霍克思、杨宪益两家英文全译本《红楼梦》的差异、长短,很大程度上是底本的差异、长短造成的。霍克思的底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近读党争胜教授2012年出版的新著——《〈红楼梦〉英译艺术比较研究:基于霍克思和杨宪益译本》,感慨颇多,尤其是著者没有意识到杨译和......
以霍克思译《红楼梦》的一些例子为证,从中西文化精神的差异、译者的主体意识、语言及文学作品的特性等方面,阐释在翻译中误读与误......
以英国汉学家霍克思所翻译的《楚辞》中的有关诗篇英译本作为语料,分析了他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认为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与文采......
一、引言《红楼梦》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作者曹雪芹出身在一个从曾祖父到父辈四代都以皇帝亲信的身份连任外放肥差江宁织造的封建......
《红楼梦》中贾宝玉所撰“四时即事诗”虽非成熟诗作,但其中不乏梅、竹、鹤、鸦等古典文化中常见的花鸟意象,以及扫雪烹茶、焚香听......
曹雪芹博约知宗,《红楼梦》包罗万象。据有关学者统计,《红楼梦》中的医药描写约有5万字。这些描写多被用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对清代满族民俗的描写非常丰富。以《红楼梦》霍克思英译本为案例,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民......
<正>《红楼梦》英译本的副文本研究有助于完整地揭示其译本边缘领域所包含的翻译现象。本文以《红楼梦》霍译本为例,采用杰拉德·......
本文尝试借用史学家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所提出的方法论,来考察霍克思如何组织《红楼梦》英译本的底本。胡适总结出校勘学的工......
《红楼梦》迄今共有三种英文全译本,公开出版者有霍克思、闵福德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
本文讨论霍克思英译《石头记》的底本和褒贬问题。文章以前人发表的意见为中心,论及三个问题:一、引文的罗列与“讨论的意义”;二......
《楚辞》意象体系纷繁复杂,涉及植物动物、法度规矩、自我形象等范畴,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多重象征 意义.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思寄情......
翻译等值,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在翻译史上,对该问题的探讨已持续了两千多年。在此期间,学者们充分借鉴了多种学科的知识,从各个角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一个全新的高峰,两百年来一直是读者和批评者所公认的中国文化的一座里程碑。霍克思所翻译的《......
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长期都处于翻译研究的边缘地位。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转向”使得译者粉墨登场,成为翻译史及译学研究的......
在原语中心论的影响下,追求译文完全“忠实”于原文的传统思想长期占据翻译理论的中心位置。因此,误译常常被斥为“劣译”。随着国内......
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本未及关注。可卿和熙凤的形象再创造,应依照可靠的底本来进行,而他所依赖的"程乙本"并不具有权威性。对这部......
<正> 1.引言中国是很重视"礼"的国度,孔子早就说"为国以礼"。从《三礼》、《四书》、《五经》、到《孔子家语》、《颜氏家训》、《......
探春是《红楼梦》中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之一,她出身望族却是庶出,因而既有尊贵高雅的气质,又有敏感尖刻的个性,这些性格造就了她精明......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本文就《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思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数据进行再探。在对两个译本的传播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杨宪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楚辞学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显学",但国外楚辞研究状况国内学者知之甚少。韦利和霍克思两位英国汉学家(东方学家)长期浸淫于楚辞,颇......
讨论译者翻译《红楼梦》时所采用的方法 ;衡量这些方法的得失 ,以及个别译者从事跨文化翻译的成绩。......
《红楼梦》号称体大虑周,文备众体。其中的诗词(及其变体)可谓形态各异,多姿多彩。鉴于诗歌翻译的复杂性,这些诗歌作品构成《红楼......
《红楼梦》大量运用相术学原理来描摹作品里人物的形貌,相术化的相貌描写是传统文化渗透的必然结果,它利用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稳......
英国汉学家霍克思与闵福德合作翻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作为一部由经院型汉学家翻译、由西方主流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英文......
解码者的渠道与《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扩展译法”〔香港〕洪涛1.引论《红楼梦》的两个英语全译本——霍克思、闵福德译本①和杨宪益......
二十一世纪红学展望——一个外国学者论述《红楼梦》的翻译问题[日本]伊藤漱平前言冠于“国际”二字的《红楼梦》讨论会和会议,就我所......
<正>2014年4月23日,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史上十佳亚洲小说》的报道,把《红楼梦》列为第一名,称其为"史诗般的巨......
根据翻译美学的原理,从美学视角分析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本,探索译者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再现原文的艺术美,即文学美、音乐美和建......
自霍克思《红楼梦》英译本问世以来,相关研究不断涌现,集中于对译本翻译现象的讨论,却鲜有研究关注其《红楼梦英译笔记》的价值和......
本文是2012年7月上海外教社出版的五卷本汉英对照版《红楼梦》"校勘说明"的后续和补充,希望能更全面地如实反映本次双语版汇校的具......
姓名是人类社会用以识别个体的一种符号,是最基本的人际称谓之一。由于各种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姓名已己经不仅仅是一种单......
本文以霍克思《〈红楼梦〉英译笔记》为线索,指出霍译《红楼梦》的底本并非仅为一家(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而是霍克思在参考多......
《红楼梦》诗词曲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朱晓茜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传世之作,曹雪芹把复杂的生......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百科全书。作者曹雪芹为了隐藏书中描写的家族故事和历史事实,在写作......
学位
2013年7月17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杨莹雪女士来访,同时还带来了该社于2012年出版且由杨莹雪等为责任编辑的五卷本"《红楼梦......
<正>也许我们永远不该轻谈霍克思与杨宪益之译本孰优孰劣。当我们多少了解了一些译者的命运时,就更不该妄加评判11月23日,95岁的杨......
大卫.霍克思(David Hawkes)是现代英国一位极其重要的汉学家,他一生与汉学结缘,他的汉学活动对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介绍与传播意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