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史相关论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新文学史著作的鲁迅杂文书写,从“毛泽东时代”到“新时期”,经历了一个从政治阐释视角为主到多元化阐释视角、从......
二○○九年,享誉国际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界的《新文学史》杂志迎来四十周年华诞。享有“《新文学史》之父”美誉的拉尔夫·科恩(美国......
作为青年文学批评家,唐诗人的文学批评实践和实绩让人感到钦佩,他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向后退"式的文学批评方法和原则。"......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地区,还未解除戒严,仍在查禁之列的以鲁迅为代表的1930年代文艺作品,属于特种文艺。为防堵左翼思想再度抬......
随手打开一本四十年代之前编著的中国新文学史,都不难找到黄远生的名字,可是翻遍五十年代后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史却没有一本提到他。 ......
本文对1922-1988年间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历史的回顾和评价。
This article reviews and studies the history of Chi......
撰写《台湾文学史》,在台湾被称为“一项何等迷人却又何等危险的任务”(杨宗翰《文学史的未来 /未来的文学史?》,台北,《文讯》 2001......
鲁迅,无疑可称得上是新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因此也无可置疑地得到了生前身后最多的评论;,是学术界中公认的复杂难懂的散文诗集.......
恰是古语所谓“蜀天多夜雨”的时节,晚饭后无事,扭亮书灯,捧读新书,尤其是《书衣百影续编》的在手,真有欢欣无限之快。 1999年12月《书衣百......
我们今天见到的先秦典籍,超过百分之九十都是汉代重新整理出来的,因为均毁于秦朝的“焚书”之祸火。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七年后即......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1894年生于苏州悬桥巷一个清贫的家庭里,1988年春节前夕卒于北京,享年94岁。 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编辑......
作家作品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
一、《讲话》的历史与现代性rn李祖德: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65周年.65年,在整个新文......
《阿Q正传》发表至今已有八十余年了,其间,它作为新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曾十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和戏剧.可以说,《阿Q正传》是新文学作......
主持人董健:今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话剧艺术基本上与20世纪同龄。在这100年当中,中国发生了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一个封闭自大的专制皇朝......
无论在新文学史或新闻传播史上,蒲伯英都是一个被忽视的人物。从新文学史的层面来看,有关蒲伯英的记述甚少。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孙犁的小说以浓郁的诗情、清新俊逸的格调,在新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孙犁的小说着重发掘新的时代氛围中的生活美、人情美和人性美,并......
丁帆先生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史》以启蒙的文学史叙述方式,彰显了著作者的治学个性和研究趣味,处处流露着文学对“人”的价值呈现,全书......
史学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即解释和描述。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在解释新文学时,自觉接受了《新民主主义论》所钦定的政治思维模式......
从汉语维度建构新文学史,既是对胡适"白话史学史"的历史回应,又是"重写文学史"的一种具体实践.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文学史写作......
□我们的大学中文系以1917年作为“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并使“现代文学”成为一门与“近代文学”老死不相往来的“......
教学活动是文学研究和承传的独特方式,《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已近八十年的历史,我们站在21世纪的今天总结这门课程的教学历史时,它......
一《短篇小说一集》收录的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作品,起自1919年,迄于1990年。在五十年代以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同为英国殖民地,共......
在20世纪新文学史上,朱自清是一位拥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散文名家,而他独特的叠字语言艺术风格是其散文艺术风格不可忽视的重要质素。......
文章以1950年代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1951,1953)、张毕来<新文学史纲>(第一卷)(1955)、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1955)和刘绶松......
苏雪林在1930年代以后写了大量的文学批评文字,这些批评文字形成了她自己的批评风格,即微观实证的批评方法,持正中立的批评立场和......
《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从文学自身特点出发提出新文学源头“1917年说”,又以清末民初文学为五四文学革命的探索准备阶段,这两点表现出......
“鲁郭茅巴老曹”在大陆“新文学史”叙述格局中处于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但在台湾学者周锦的《中国新文学史》中,“鲁郭茅巴老曹”......
这是一本与《新文学史料学》配套的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封面设计典雅而富有书卷气,似乎露出了该书的“考据”信息。这本书......
《吊诡的新人》是郑坚研究新文学中小资产阶级形象的博士论文。依照一般的阅读经验,它应该是一部较为纯粹的专题文学史论。在此类著......
仅仅以'回归文学本体'的视野考察中国新文学史的构成,是难以揭示其本真面貌的,只有与'社会-历史批评'模式相结合,......
1917年1月的《新青年》二卷五号上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个月之后,二卷六号刊出主编陈独秀的呼应文章《文学革命论》。这......
杨逵是台湾新文学史上充满民族意识和抗争精神的文学斗士。他的作品大多表现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台湾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特......
一般以为白话文的发端,肇始于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
作为一名曾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发出耀眼光芒的作家和学者,向培良在小说、戏剧和艺术理论方面均有不凡的实绩,但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
作为“第二个十年”新文学史叙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诗的文学史呈现以“进步”为基本逻辑展开。受知识、视野、观念等诸多因素制约,......
<正> 幽默是文学巨匠鲁迅的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鲁迅正是以幽默的文笔,战斗的气概赢得广大读者的。可以说鲁迅是三十年代我国文艺......
胡适、陈独秀、鲁迅对五四新文学的兴起均有启迪、拓荒之功。但由于思想、志趣的差异,他们的表现却各不相同。在五四运动七十周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修撰已经走过了漫长的90年历程,但还远未成熟.这种不成熟性表现在诸多方面,甚至“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命名本身都......
茅盾,1896年出生在浙江北部一个叫乌镇的水乡小镇上。本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后来在发表新文学作品时经常署用的笔名。之后。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