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习任何知识,首先应该对这件事、这门学科有足够的兴趣,然后才能激起学习的欲望,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也是一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地乐于学习,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这样,课堂的效率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所教知识的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打造有效的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向学生提供的是多样的感性材料、精美的画面、逼真的配音、现实情境的虚拟,使学生闻其声、临其境、入其景。运用多媒体实现情境引入,便于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以“旧”唤“新”
以“旧”唤“新”,即用以前学习的知识来引入新授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书与书之间都存在着一些联系。在教学新课的时候,可以通过以前学习的知识来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罗列一些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同时,通过这个方法,学生会对新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自主去发现以前学习的旧知识与本节课所学之间的关系。这样,水到渠成,从而探究出学习本课知识的方法,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例如,在对三年级教学的时候,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此基础上,当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复习为引入,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这一呈现过程较于让学生在脑子中空想更直观明了,很容易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然后,教师让多媒体课件呈現,如果在每个两位数前都填上一位,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该怎样计算,从而探究出三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能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时间花费比较少,学生对探索知识的自信心加强,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效率便会提高。
茅“塞”顿“开”
教学中,能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自主探究出新的知识经验,但这样的引入并不是对所有知识都能使用。当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新的问题,这时学生便“塞”住了。只有学生心中有了对新知识渴望的心态,想用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分米和毫米的新授课上,大多数教师先复习已学过的厘米来引入,在米尺上让学生来数一数1厘米、2厘米、3厘米……当数到10厘米的时候,教师告诉学生,这里能用一个新的单位来表示,从而引入分米。这样机械地数数来引入新课,学生提不起劲来,新的知识也不稳固。曾经听到这样的一节课,同样是分米和毫米的新授课,但这位教师以让学生填单位名称为引入,复习了厘米和米。然后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组图片、一罐饮料和一根吸管。学生通过多媒体直观的观察,对比就明显了。该教师还是让学生来填单位名称:饮料罐的高是9( ),这根吸管长1( )。学生很快就把手举起来了:“老师,前面一格应该填厘米,后面一格……”学生在填单位的时候发现吸管比饮料罐长,如果填厘米肯定不行,但是填米这个单位又太长了。这时学生突然傻眼了,教师自然引入新的单位“分米”,学生也对“分米”这一新的长度单位好奇。随之,师生共同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身“体”力“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在的教学,提倡学生动手操作,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在情境引入的时候,也要提倡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帮助教师节约上课时间,而且能很直观地展现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
例如,在《倍数和因数》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12个小正方形能拼成几种长方形为情境引入,让学生自己拼一拼。但学生汇报时,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拿着12个小正方形在实物投影下再来拼一拼,而是运用白板课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拼一拼。这一举动既没有抹灭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又避免了很多麻烦:学生在实物投影下拼的长方形可能歪七扭八,可能正方形与正方形之间不密封……在白板上拼出长方形也体现了学生思考的方法。
有“亲”有“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内容。为了增强数学的亲切感,教师在情境引入方面,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精彩呈现,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教师可以把教学情境定位于学生所熟悉的教室、操场、电影院等,学生对于这些场景感觉到了亲切感,更愿意在生活中去学习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了多媒体的帮助,“起航”是快乐的,学生浸润在美丽的数学王国中,自然就会产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欲望,对数学的思想、方法、价值感悟,就会更加自然顺畅,数学文化的渗透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
以“旧”唤“新”
以“旧”唤“新”,即用以前学习的知识来引入新授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书与书之间都存在着一些联系。在教学新课的时候,可以通过以前学习的知识来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罗列一些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同时,通过这个方法,学生会对新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自主去发现以前学习的旧知识与本节课所学之间的关系。这样,水到渠成,从而探究出学习本课知识的方法,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例如,在对三年级教学的时候,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此基础上,当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复习为引入,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这一呈现过程较于让学生在脑子中空想更直观明了,很容易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然后,教师让多媒体课件呈現,如果在每个两位数前都填上一位,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该怎样计算,从而探究出三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能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时间花费比较少,学生对探索知识的自信心加强,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效率便会提高。
茅“塞”顿“开”
教学中,能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自主探究出新的知识经验,但这样的引入并不是对所有知识都能使用。当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新的问题,这时学生便“塞”住了。只有学生心中有了对新知识渴望的心态,想用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分米和毫米的新授课上,大多数教师先复习已学过的厘米来引入,在米尺上让学生来数一数1厘米、2厘米、3厘米……当数到10厘米的时候,教师告诉学生,这里能用一个新的单位来表示,从而引入分米。这样机械地数数来引入新课,学生提不起劲来,新的知识也不稳固。曾经听到这样的一节课,同样是分米和毫米的新授课,但这位教师以让学生填单位名称为引入,复习了厘米和米。然后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组图片、一罐饮料和一根吸管。学生通过多媒体直观的观察,对比就明显了。该教师还是让学生来填单位名称:饮料罐的高是9( ),这根吸管长1( )。学生很快就把手举起来了:“老师,前面一格应该填厘米,后面一格……”学生在填单位的时候发现吸管比饮料罐长,如果填厘米肯定不行,但是填米这个单位又太长了。这时学生突然傻眼了,教师自然引入新的单位“分米”,学生也对“分米”这一新的长度单位好奇。随之,师生共同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身“体”力“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在的教学,提倡学生动手操作,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在情境引入的时候,也要提倡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帮助教师节约上课时间,而且能很直观地展现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
例如,在《倍数和因数》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12个小正方形能拼成几种长方形为情境引入,让学生自己拼一拼。但学生汇报时,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拿着12个小正方形在实物投影下再来拼一拼,而是运用白板课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拼一拼。这一举动既没有抹灭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又避免了很多麻烦:学生在实物投影下拼的长方形可能歪七扭八,可能正方形与正方形之间不密封……在白板上拼出长方形也体现了学生思考的方法。
有“亲”有“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内容。为了增强数学的亲切感,教师在情境引入方面,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精彩呈现,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教师可以把教学情境定位于学生所熟悉的教室、操场、电影院等,学生对于这些场景感觉到了亲切感,更愿意在生活中去学习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了多媒体的帮助,“起航”是快乐的,学生浸润在美丽的数学王国中,自然就会产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欲望,对数学的思想、方法、价值感悟,就会更加自然顺畅,数学文化的渗透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