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问题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65dgd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有差异的,学习上也就有差生。而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上的差等生如果广泛存在的话,将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教学与发展。因而,解决好数学上的差生问题,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数学课堂因为枯燥而导致很多不求上进的学生的出现,差生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教师布置的练习不认真完成;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后是放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智力发展,阻碍了学习进步。因此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数学差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树立正确观念,消除差生的顾虑是转化差生的前提
  1.信任学生
  教师要转变以往对差生一棍子打死的观点,要知道大多数差生都是可以转变的。教师不能歧视差生,更不能冷嘲热讽,而应善于发现并诱导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只有这样,差生才会不断受到鼓励与鞭策,不断进步。
  2.理解学生
  数学概念枯燥、抽象,数学推理严谨,数学知识间的连续性强等特点,导致数学的学习确有难度。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会学得越容易,课堂效率就会越好。但这样做会使许多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只会被动地学习。
  3.关心学生
  关心,不仅是学习上的帮助与鼓励,更应该是生活中的照顾与思想上的不断修正。教师要信任与理解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消除顾虑,不断健康成长。
  二、抓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与动手能力是转化差生的关键
  1.课堂教学要适应差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上课只注意优等生是不行的,不仅会造成差生不喜欢举手的习惯,久而久之,他们对上课内容也会失去兴趣。所以教学时应设计一些接近差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使其感受到“跳一下就能摘到果实”的滋味,从而激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2.课堂板演要让差生一显身手
  差生往往不敢发言,更怕上黑板板演,而教师偏偏就选一些差生进行板演。在板演中出错是难免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错因,长此以往,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使其上课更加认真,从而促进差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完善课后环节,做好学习评价是转化差生的保障
  1.课堂作业让学生自改、互改
  学生间的反馈速度快,如果能发现别人的错误,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自改,可以尽快地发现自己的错误,自改是在自我反省中进行的,能及时自我修正。因此,课堂作业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评,让学生自改、互改。
  2.课后作业给学生较好的评价
  教师布置作业要有梯度,易、中、难要有跳跃。对差生的作业要细细分析,多挖掘“闪光点”,对不合理的解题方法要进行耐心指导,发现细小的进步要给予明确的评价,评价要客观,要有激励性、有诚意。这样做不论是学生对作业的认真程度还是解题的热情都会不断提高。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学习也是一样,差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他们,就可以收到一定的成效。
  (作者单位 河北省滦县何庄学区中心校)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并以学生为主体,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及相关性较强的学科。新的初中数学大纲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
在我的理解中,孩子是天使却野性十足,是宝玉却遍身瑕疵,是小树却未经风雨。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天使却不失个性,成为宝玉却更加坚韧,成为大树而不娇柔,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特别是一些备受宠爱的孩子,张扬、任性、软弱、懒惰、自私等缺点几乎掩盖了“玉”的本来面目。我觉得对他们在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应该是严厉多于鼓励,无声多于有声。(这里的严厉并不只是态度方面的,主要是指在细节方面的要求要严格执行到底。)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的英语课堂吹进了一股春风,也对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严苛的考验,也是千千万万的学生之福.新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考验.新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体会谈谈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传统教学中教师
朗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笔宝贵的遗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激发朗读兴趣,培养朗读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低段学生的朗读兴趣对于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激发其朗读兴趣。例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兴趣就会更浓厚,思维就会更活跃。由此可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调动学生兴趣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如何创设情境谈谈我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政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置,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例如我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了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低。小学生作文通病之一就是用词不恰当,学过的词语(尤其是书面词语)用不上,一写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和事物,就只想到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方言、口语。如:“我的书过了他的线,他用力夯(推),把我的书都弄揪(皱)了。”……批阅时,你得仔细揣摩,才能领悟他要写的是什么意思,该换上哪个词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主要是学习的词语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在学习词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书声琅琅”已成为不少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语文课堂情境。尽管学生朗读的时间越来越有保障,但朗读学习的成效,即朗读的质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认为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悟结合,相互促进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
针对当前初中教学中的一些学生不重视地理学习的现状,笔者有很多的感触和感慨,如何在新的世纪里,积极有效地加强地理教学工作,是摆在每一个中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几年来的工作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一个人知识渊博的标志,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热爱祖国的,所以可以这样说学好地理知识是热爱祖国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