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研究相关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文学研究话语的建构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国家/集体话语"、"社会/个人话语"到"世界/人类话语",它......
美国汉学家傅汉思(Hans H. Frankel)先生的《梅花与宫闱佳丽:中国诗选译随谈》是一本非常有意思、有特色的中国文学研究著作。作者选......
韩南(Patrick Hanan,1927-)是美国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专家,1968年起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1987-1995年任哈佛燕京学社社......
摘要:本文以三种手法为例,探讨了锤炼声音的方法,在提高学生汉语鉴赏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汉语 平仄 韵......
1999年11月24日至25日,由清华大学中文系和《文学评论》编辑部共同发起主办的纪念闻一多诞辰一百周年暨百年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
20 0 1年 8月 7日至 1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以“文化视野与中国文学研究”......
由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7月 10日至 14日在南京召开 ,共有来自......
这第三届论坛的主题是关于博士生的培养 ,按说我并没有什么资格来谈论这一话题。虽然说这些年来我也参加过不少博士论文的开题、预......
研究汉语言审美问题能够让汉语言这门学科发展前景变得更好,能够让汉语言文学特点等充分掌握,对于汉语言的文学进行了解析,比较仔......
世界文学具有多重含义。学界在讨论世界文学时,往往并没有注意区分学科设置中的世界文学、实际教研中的世界文学和作为前沿学术问......
美国学者梅维恒是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家和中国古典文学翻译家。其英译《庄子》开启了当代《庄子》英译的繁荣时期,带动了美国......
在新世纪的学术话语中,海外汉学的声音尤其惹人注意。它既是众声喧哗中的一种声音,又与其他声音构成多层次的对话,由此可以显现当代中......
<正>李福清先生继承了俄罗斯汉学的优良传统,一生钟情于中国民间文学、中国古典小说、中国民间年画、中俄文学交流史、中国古籍善......
朱德发,1934年生于蓬莱,虽然已远离家乡几十载,但至今仍保留着浓浓的乡音。他讲话的时候,语速快慢有变,娓娓道来,把枯燥的理论研究讲得生......
谭元春(1586-1673),与钟惺(1574-1625)并为竟陵派代表作家。早年与钟惺共同编纂《诗归》,在确立并传播竟陵一派主张与风格上起到了......
四川当代散文已然走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回眸它的历史缘起、探源它的发生内幕和由此建构它的最初成像,这不仅是研究四川当代散文这......
流派是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大概念。它的提出,一向被认为是文学成熟的一大标志。尽管自古及今也有些人如浙西词派的厉鹗、新月派的徐......
今天后殖民批评家对于国民性话语的批评,在价值和目标上是民族主义取向的,甚至可以说,是以国族标准取代了是非标准和价值标准。这......
中国文学研究不仅要深入到作者、作品、史论、思想等方面,还要整理和分析研究者的思维方式。进入20世纪以后,唯理主义带给我国文学......
……三具体措施为了实现上述栏目建设目标,学校和学报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使"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迈上新的台阶.加强学校对学报的......
一、文学理论的创新困惑 1995年左右,曹顺庆等人提出“中国文论失语症”、“古代文论创造性转换”的命题,其后陆续开展的讨论使“......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原《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栏目,自2004年被评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主持人的话:竹内好(1910—1977)是日本中国文学研究的奠基者之一,素有“竹内鲁迅”之称,但如果仅仅把他定位于中国文学研究者,则将错失一......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是一个鲜活的科学命题,也是一个严谨的研究方向,这个研究方向正是学术界迫在眉睫的时代要求。经过几年的实践,证实了......
一 王德威教授在哈佛大学出版公司《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导言第一段中写道:“当代中国对文学史的关注为国际学界所仅见。这不仅......
台湾文学研究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一环。以往大陆学者的研究,多从宏观入手,用“大叙事”的手法构筑文学史;或有个案研究,但都是零打碎......
<正> 去年(1991)秋天,庆应大学的杉野元子老师从日本给我寄来了两本书,其中的一本,就是藤井省三先生的新著《中国文学百年》(日本......
后现代在西方的兴起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从政治上的法国五月风暴到哲学上的思维革命,再到美国的文学批评,其美学风格、思维模式......
西方学界自20世纪70年代起构建残疾理论,并逐渐应用到文艺研究领域。相较之下,中国残疾理论发展较为滞后,只有少数学者关注残疾文学研......
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加快,全球化语境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研究成为中国进入21世纪......
本书文字原为我的研究陈寅恪专书的一章,初稿成于1991年,首刊台湾《书目季刊》,1991年第四期和1992年第一期连载。1994年江西教育......
莫斯科大学教授波兹涅耶娃在中国文学研究上成就杰出,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汉学家。今年为她诞辰100周年,我们仅以此文回忆她的杰出成就......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长期被作为社会批判的工具,"政治--文学"或者"文学--政治"始终是文学研究的精神史线.这个时期,文学也背负着沉......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三者之中,儒家、道教源自本土,佛教源于古印度。由于佛教本身具有的鲜明的异域文化特色及......
<正>郜元宝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和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翘楚。他研究领域之宽泛,研究程度之深入以及独树一帜的文体形式,深受学界的......
并非存在着'每个人都在谈论全球化'的事实和必要性,中国文学近年来所发生的变化,未见得都是'全球化'趋势的必然结......
【正】梅新林在为《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8—2009》蓝皮书提供的研究报告《文学地理空间的拓展与文学史范式的重构》中指出:"文......
【正】 一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诗与画历来是不分家的,诗画之美作为传统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强调审美主体与客体的万物俱生,万念......
<正> 青年时代的李大钊曾是一个炽烈的爱国主义者,后来接受前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逐步明确地站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对传播......
2009年4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主办,扬州大学承办的“回顾与展望:共和国文学研究六十年”学术......